輕騎北奔而去,直衝淩縣。
而後面,董鈍與糜竺兄督帥萬餘步弓手,進入淮陰。糜芳則領萬眾,伏於馬擎之後十里。
淮陰是個好地方,城池北向三十里是淩縣,北向七里,則是淮水。
半渡可擊賊,這句話小孩子都知道,馬擎自然也會用……只不過他要怎樣讓敵人半渡呢?
以身為餌。
這已經是馬擎估算出最保險的辦法了……說實在的,對上孫策的部下,他自己的心裡也沒底。孫策在徐州北部駐有數萬之兵,單從兵力上他並不佔優。但孫策狂妄,率領步騎急行軍,如果他在中間不紮營整軍,跟上他的也就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馬,如果再分敵於半渡。
以萬三千之新兵擊四千餘哀兵,應當是能答應的吧?
馬擎率軍,與孫策部隔著十餘里,會面了。
幾乎沒有猶豫,馬擎立刻傳令士卒迎著孫策衝鋒上去,不過他小心地避開孫策,身骨未長成的他不可能是孫策的對手……更何況,涼國世子的性命,可比別人金貴的多!
短暫地衝殺,雙方互有死傷,但總的來說還是馬擎這邊傷亡大了一些,半柱香的時間馬擎忽然傳令,全軍後撤。
孫策沒有追擊,直至馬擎逃出近十里,孫策才下令追擊。
他並不渴望在這裡殺死馬擎,如果換做是他,便會在路途間埋設伏兵,但馬擎沒有回頭,一擊不中立即潰退,而且是真潰退,壓根都不帶回頭的,這才讓孫策放心追擊。
這一追,就追到了淮水河畔。
馬擎渡水,船隻皆在對岸,孫策沒什麼辦法乾著急,恨自己貽誤戰機,若不擔心馬擎有伏兵,只怕在淮水北岸便將他斬了!
造船渡河,清一色的小走軻在很短的時間裡被造了出來,馬擎兵馬進駐淮陰城池,看樣子打算據城而守,這下孫策是真放心了,當即命部下趁夜渡河。
然而……馬擎的一切都在裝,只有想殺他是真的。
就在孫策這萬餘兵馬渡河近半時,對岸突然爆發出沖天的喊殺之聲,淮陰城中大門洞開,竄出無數涼**士揚刀向著孫策前軍衝殺而去,為首之將正是董鈍!
這還不算晚,糜芳在此時也壓著萬餘步弓自北岸殺了過去,兩岸的戰鬥同時打響……輪不到孫家人論氣勢了,萬餘兵馬整個被涼**隊包了餃子,沒一點能逃出去的希望。
河岸兩側,過萬江東兵被數倍於己的涼**隊圍了起來,慢慢殘殺。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什麼英雄
將軍孫策死了,與他渡過淮水的五千精兵一同被來自淮陰城的馬擎圍殺致死,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孫策還在戰鬥,口中還兀自吼著廝殺。
但這沒有半點用處。
馬擎甚至都沒有走出陣線,他只是隔著重重疊疊的軍陣看著名震天下的江東小霸王被自己麾下的戰士一刀、一刀、又一刀地在身上砍出一個又一個地傷口。
而江東彪悍勇猛計程車卒們也對得上他們的稱號,面對糜氏家兵挺立的長矛與堅固的盾陣,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勇武,組織了一次又一次懾人心魄的勇敢衝鋒。
但這也沒有半點用處。
堅不可摧的盾牆將他們始終隔斷在淮河南岸,一半計程車卒被擠入水中,而其他計程車卒則在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中被長矛戳翻在地。
上萬大軍圍攻幾千被圍困在河岸計程車卒,這是誰都無法得勝的戰爭,即便孫策甚至有一次都快要衝至馬擎的中軍,那也只能令他身上的甲冑多被強弩激發而出的弩矢釘上幾個紀念品。
馬擎看向孫策的目光是帶著悲憫的,從這場戰鬥開始之初便是如此。
或許在馬世子鼓舞己方士卒計程車氣時他的內心還不能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但在他得到足夠的資訊,猜中孫策想法的每一步……那時他就知道,勝利屬於涼國,屬於他。
孫策是一員絕對優秀的將帥,攻勢如火,將大量精銳留在後陣的太史慈與周泰麾下,很明顯是為了後陣穩妥,但他的缺點也在被馬擎摸透之後無限放大。
他這個人不愛惜己身。
自己帶著幾千士卒,就這麼大刺刺地登上淮水南岸,他打算做什麼?
強攻淮陰城嗎?
即便我馬擎是個籍籍無名之輩,你孫策是蓋世龍虎之將,也不應如此小看人。
說到底,孫策心急又輕敵,所以讓自己現在像一隻捆住手腳的老虎一般,動彈不能只能歪著嘴巴不甘的嘶吼著,寄望於咬死每一個像自己伸出手的人。
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