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荊州南北只有這一條路一座城,東西兩面盡是群山環繞,以東過了山脈便是揚州地界,那片土地如今也是紛亂非常,孫氏父子帶走了江東的精銳兵馬與戰船,眨眼之間揚州江北便不再安穩,徐州的笮融督著佛教子弟數萬遷入揚州北部紮根,率先對劉備奉上禮物,也算是為荊州守住了東面門戶。
而涼國前些時候透過中原的商道為荊州送來三十架碎石炮與千餘套兵甲,也算涼王為劉備抗擊孫氏的一點幫助。
儘管禮物是杯水車薪,卻足夠長其精神!
荊州很重要,不但對漢室江山而言重要,對荊州本土百姓而言重要,就連對劉備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說這是劉玄德在天下的一塊立錐之地,任職荊州刺史,他便肩負著守土之責,不容有些許懈怠。
而在江面上,今夜的戰爭已然打響。
子夜時分,孫氏大軍並分三路,都督周瑜鎮守荊南大營,孫策與太史慈共督三千兵馬於正面登岸,校尉蔣欽周泰御三千水軍乘輕舟快速突破荊州兵馬的江面防線,直擊西陵以東的剡縣。而在孫策之後還有一支輕裝伏兵,由校尉凌操及別部司馬徐盛、淩統率領的三千軍士,依計於兩軍交兵之際加入戰場。
素有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策一腳踩在船頭上,望著越來越近的岸邊嘴角勾起笑容,緩慢抽出腰間環刀,歪頭給了旁邊戰船上揹負長戟的太史慈一個眼神……今夜,他們要大開殺戒!
作為一名將領而言,需要強硬的武力來使士卒變得信服自己。但武藝、戰陣衝鋒對孫策而言,他有些太過擅長了。在這方面江東的老將一致認為孫策要遠遠超過同年齡以武稱名的涼王馬越。眾所周知,馬越的功勳之始便是依靠著強悍的武勇征服了先帝劉宏的心,而孫策則更是如此,完全繼承了他父親孫堅的英烈,甚至更勝一籌,每戰必為爭先。以至於當孫策領兵作戰時很難找到先鋒,因為他便是當世最強的先鋒將領。
不過這種尷尬自從征討揚州劉繇時神亭嶺遇上太史慈,這個缺憾便被補足了,自從孫策看到太史慈的第一眼便知道,此人便是自己需要的先鋒!
而如今,孫堅誇下的海口已經實現,太史慈也成了先鋒,更何況還有精通水戰陸戰的九江勇士周泰與蔣欽的加盟,更教孫策為之驕傲。他認為,荊州可以收復啦!
江東的兵馬登岸了,一艘艘輕舟在岸邊停泊,一列列提著環刀小盾、揹負強弓利箭的江東漢子跟隨在他們的小霸王身後雄赳赳氣昂昂地向著前方走去。
孫氏的兵卒皆為輕兵,覆甲率低的可怕,但這些漢子毫不畏懼生死之事,甚至有不少揹負強弓的男人赤膊上陣,他們是江面上混生活的水夫,穿不慣沉重的甲冑。
但這些,在孫策看來就已經足夠了!
黑夜,給有些人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恐懼,而對另一些人,帶來的是沸騰的血液。
悄無聲息地繞過一處山谷,江東軍的頭目甚至還沒來得及看到遠方的西陵城上的燈火,便被一支箭矢帶走了性命。
“敵襲!”
剎時,喊殺聲在山谷中轟然炸響,無論兩方人馬口中都發出兇狠的叫喊,向著敵人廝殺而去。
處於中軍的孫策猛然抬頭,便見到高地之上猛然殺出一支人馬,為首一將白馬銀槍在戰場上煞是顯眼,此時正指著己方陣地,其身後數不盡的黑影有大步奔跑而來的,也有立在原地張弓搭箭將飛矢激射而來的,看模樣兇悍非常。
孫策不說什麼廢話,揚刀指著為首那白袍將領喝道:“就是那邊,給某家射死他!”
將領是指揮兵馬的唯一因素,只要將領死了,仗就不用打了。
老百姓跟蠻夫士卒懂些什麼,連字都不認識,還指望他們去替代將領指揮兵馬嗎?
江東的軍士聞言而動,長弓搭弦便射,霎時間數不盡的箭雨便朝著白袍將軍的方向激射而去,箭簇在空中碰撞發出叮噹的響聲,孫策本以為這場小規模的衝突便會隨著那將領的死亡而結束。可不是嘛,哪裡有人在黑夜中穿一身白袍,這不是找著被箭矢射中嗎?
但他失望了,箭矢射在那將軍周身便被那丈五銀槍挑開,槍頭在空中點出點點槍花,一杆鐵槍舞得是密不透風,莫要說是一身銀袍,便是連那匹白馬都被牢牢地護在當中,箭雨水潑不進。一波箭雨勁射而過,便聽那白袍將軍長嘯一聲,太史慈暗道一聲不好,便見後方一黃袍老將擎著一張大弓引兵馬自山谷後方突然殺將出來,腰間還跨著一口大刀,直將己方的兵馬包圍起來。
“敵將來得好!”孫策一見那白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