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當然已是“舊人”。我們可以說是已經交了棒,看你們年輕人奮勇向前了。但是我們雖無棒在手,也決不會停下不走,“坐以待斃”;我們仍然要焚膏繼晷,獻上自己的餘力,跟中青年人同心協力,把我們國家的事情辦好。
我說的這一番道理,幾近老生常談,然而卻是真理。人世間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眾生,花花世界,渾渾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實少。你們青年人感覺銳敏,英氣蓬勃,首先應該認識這個真理。要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必須從這裡開始。換句話說就是,要認清自己在人類社會進化的漫漫的長河中的地位。人類的前途要由你們來決定,祖國的前途要由你們來創造。這就是你們青年人的責任。千萬不要把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做一個哲學命題來討論,徒託空談,無補實際。一切人生觀和價值觀,離開了這個責任感,都是空談。
那麼,我作為一個老人,要對你們說些什麼座右銘呢?你們想要從我這裡學些什麼經驗呢?我沒有多少哲理,我也討厭說些空話、廢話、假話、大話。我一無靈丹妙藥,二無錦囊妙計。我只有一點明白易懂簡單樸素、幾近老生常談、又確實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明白易懂,用不著解釋。這首詩的關鍵有二:一是要學習,二是要惜寸陰。朱子心目中的“學”,同我們的當然不會完全一樣。這個道理也用不著多加解釋,只要心裡明白就行。至於愛惜光陰,更是易懂。然而真正能實行者,卻不多見。
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對你們的肺腑之言。
青年們,好自為之。世界是你們的。
1994年12月4日
“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賀辭
本文為作者2005年北京論壇上的開幕式賀辭。
各位海內外學術界的朋友們:
欣聞北京論壇(2005)隆重開幕,心情十分激動。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主題,這是我所贊同的。
我歷來主張,以分析為基礎的西方文明和以綜合為基礎的東方文明之間,應該取長補短、互相融合、和諧發展、共同繁榮。今天人類社會遇到了很多難題,就必須東西方文明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經濟發展模式和思維方式,把人類文明的發展推上一個更高的階段。
恩格斯的一段話很值得我們學習思考:“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大自然的勝利。因為,每一次這樣的勝利,大自然都對我們做出了報復。”
學術研究是文明的重要載體,學者則承擔著傳承文明、創造新文明的偉大使命。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聚會在北京,開展交流與對話,必將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因為老病,我不能躬逢其盛,實在感到非常遺憾,但我的心,永遠和大家在一起!
祝願北京論壇圓滿成功!
季羨林
2005年11月15日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老少之間
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的任何社會里,總都會有老年人和青少年人同時並存。從年齡上來說,這是社會的兩極,中間是中年。這樣一些不同年齡的階層,共同形成了我們的社會,所謂芸芸眾生者就是。
從社會方面來講,這個模式是不變的,是固定的。但是,從每一個人來說,它卻是不固定的,經常變動的。今天你是少年,轉瞬就是中年。你如果不中途退席的話,前面還有一個老年階段在等候著你。老年階段以後呢?那誰都知道,用不著細說。
想要社會安定,就必須處理好這三個年齡階段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社會兩極的老年與少年的關係。現在人們有時候講到“代溝”——我看這也是舶來品——有人說有,有人說無,我是承認有的。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是否認不掉的。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代溝”正標明社會在不斷前進。如果不前進,“溝”從何來?
承認有“代溝”,不就萬事大吉。真要想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還必須進一步對“溝”兩邊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中年這一個中間階段,我先不說,我只分析老少這兩極。
一言以蔽之,這兩極各有各的優缺點。老年人人生經歷多,識多見廣,這是優點。缺點往往是自以為是,執拗固執。動不動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面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個別人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