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才能大公,大公才能實現和平。(見宏度:《佛教與和平》,載《宗教:關切世界和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和諧”是中國文化的精髓(4)
佛教教義歸納成三句話,稱之為“三相”或者“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苦。釋迦牟尼首轉###,這三個法印幾乎都包括在裡面了。其中的“諸法無我”,是佛教重要教義,是佛教與婆羅門教鬥爭的重要武器。“無我”,意思是所謂“我”(atman)是並不存在的,它是由初轉###中講到的五盛蘊(色、受、想、行、識)組成的,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沒有實體。這是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到的真理。佛教僧侶以及居士,如果想悟到什麼東西,他們首先必須悟到“無我”。事實上中國人確已悟到“無我”了,比如徐增《唐詩解讀》卷五說:“行到水窮處,去不得處。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雲起,坐久當遠。偶值林叟。便與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則不能以定還期矣。於佛法看來,總是無我,行無所事。行到是大死,坐起是得活,偶然是任運,此真好道人行履,謂之好道不虛也。”這是徐增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