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期佔上風的伊拉克被迫轉入守勢,伊朗軍隊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猛烈攻勢,並迅速推進到了距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僅幾公里的地方,伊拉克軍隊眼看就要挺不住了。美國情報界斷言:伊朗將會很快突破巴士拉防線,從而直接威脅到科威特,乃至整個海灣地區的安全,從而威脅到美國在海灣地區的石油供給!

也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向伊拉克伸出了援助之手。美國方面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伊拉克是對抗###極端主義和阻止中東親美國家相繼倒下的一個壁壘,這些理由使美國決定把薩達姆當做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為了防止伊拉克在戰爭中潰敗,美國當時的里根政府開始向伊拉克方面提供有關伊朗軍隊的情報,有時是美國直接把情報交給伊拉克政府,有時是透過第三國如沙烏地阿拉伯轉交給伊拉克。

美伊的蜜月期

1983年12月20日,當時作為美國總統里根特使的拉姆斯費爾德來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薩達姆親切接見了他並與他進行了會談。當時兩人親切握手,拉姆斯費爾德向薩達姆轉達了里根總統的問候,並表示“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巴格達”。拉姆斯費爾德還對薩達姆表示,美國已經做好了同伊拉克全面恢復關係的準備。薩達姆後來則表示,他對拉姆斯費爾德的來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這“把伊拉克同美國的關係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拉姆斯費爾德的這次伊拉克之行為兩國關係正常化鋪平了道路。但根據解密的美國政府檔案顯示,拉姆斯費爾德訪問伊拉克的時候,正是伊拉克軍隊不顧國際條約禁令,對伊朗軍隊頻繁使用化學武器的時候。但美國當時為了讓伊拉克阻止伊朗,根本沒有對伊拉克進行什麼譴責。

已解密的美國政府檔案表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1983年11月26日透過的第11 4號決策令決定美國政府正式向伊拉克傾斜。據里根政府時代的美國官員透露,這道決策令的主要內容是:美國應盡一切可能來防止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落敗。而拉姆斯費爾德在一個月後訪問伊拉克,就是為了落實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第114號決策令。

拉姆斯費爾德訪問伊拉克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在那之後的五年時間裡,美國為伊拉克軍隊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情報,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為了給伊拉克從世界各地購買武器創造便利條件,里根政府還實施了一個代號為“鞏固”的秘密行動計劃,從而確保伊拉克能源源不斷地獲得武器,同時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止伊朗獲得武器。此外,里根政府對美國公司向伊拉克出口軍民兩用物資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美國參議院在1994年調查發現,美國的情報和後勤支援對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起了關鍵作用,里根和現任美國總統布什的父親老布什曾授權向伊拉克出售大量生物製劑,其中包括變種的炭疽和鼠疫病毒。這些都成為伊拉克製造生化武器的最主要來源。所以,如果說今天的薩達姆是“一隻吃人的猛虎”的話,那這隻老虎也是美國給喂大的!

美國媒體的報道說,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伊拉克同美國的親密關係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兩國之間的合作包括情報分享,美國透過智利的公司向伊拉克軍隊提供集束炸彈,和為伊拉克採購生化用品等。美國還不斷偏袒伊拉克,打擊伊朗。在1988年薩達姆動用芥子氣和沙林毒氣等化學武器剿滅北部的庫爾德叛軍時,里根政府竟然將此嫁禍於伊朗,後來在民主黨國會議員的強大壓力下才不得不承認是伊拉克軍隊乾的,但當時里根政府也僅僅在形式上對伊拉克進行了抗議。為了幫助伊拉克抑制伊朗,美國甘願犧牲自己的利益。在1987年,伊拉克的一枚導彈錯誤地擊中了美國停泊在波斯灣的一艘驅逐艦,造成3 7名美軍士兵死亡,美國竟破天荒地沒有怪罪伊拉克,牽強地說這枚導彈原來的目標是伊朗軍艦。美國反而指責伊朗擴大戰爭範圍,使兩伊戰爭進一步升級。隨後,美國就開始轟炸伊朗的石油鑽井平臺。到了1988年,美國在波斯灣的軍艦“意外地”擊落了伊朗的一架“空中客車”民航飛機,結果造成200多名平民喪生。一直到了1990年,美國還在源源不斷地向伊拉克提供情報,化學原材料也源源不斷地流進了伊拉克。

由此可以看出,薩達姆一度是美國在中東的一顆重要的“棋子”,伊拉克當時絕對是美國一個不折不扣的盟國。

反目成仇

《新聞週刊》的報道指出,美國對伊拉克的支援和援助,極大地膨脹了薩達姆的慾望和野心。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自我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