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子時,教師們可以在空閒時到裡面工作或遐想。”有時人們也會透過建立私人關係的形式來維護自己的隱私,這樣可以減輕孤獨感和對抗當局的保護層。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策來應對那些規章制度。自由的時間被緊密地安排好了。混亂的時刻是有利於人們交流資訊的。一群朋友結夥去一些中立地域,去黑暗的角落或浴室,這些地方在任何機構都屬於自由的天堂,也因此成為受懷疑的焦點。

有人曾調查過制度上亞文化群發展的意義:傳遞紙條,塗鴉,玩笑,以及標記。包括“特殊的”友誼在內,同謀關係和友誼在這些封閉環境中遭到特殊強度的調查。這種環境導致產生潛在或明顯的同性戀感情,同時另一種*——遭到禁止的*——被更加熱切地*化,或者有昇華的必要性。極度的壓抑與極度的渴望並存。因為閱讀、吃喝和*的愉悅是私底下的,所以人們更加樂於享受。這種感覺如此劇烈,以至於無法抵抗。然而有時候長時間的強制性自我抑制會導致十分強烈的壓抑作用,以至於昏厥。西蒙?布福德是許多曾經描寫“監獄寒冷”如何消滅囚犯所有慾望和才能的作家之一。歐文?葛夫曼分析過發生於精神病醫院和其他公共機構中那些病患的“自主喪失”,他們變得如此熱衷於自己的想法以至於使得自己很難重新適應外面的世界。

至此,恰恰因為這些受限人員藏身於不為人知的地方,故意躲開公眾以及歷史學家的眼光,所以很少有人去關注他們。而且我們未必能夠找出所需的微妙差別。雖然波德萊爾、弗萊士和其他加入宗教寄宿學校的人常常將這些設施與監獄相比,然而只有在某些方面這些比較才是成立的。不同公共設施中私人交往的技術和形式看起來可能相似,即使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些設施的差異需要以歷史的眼光來檢驗。哪個是最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的?比如在學校,學生家長對是否使用體罰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外界態度如何影響內部事務,比如軍營和監獄中的郵件審查制度、休假、假釋政策、就寢安排及個人衛生?抵制紀律和渴望改變對最嚴格和乏味的機構都具有深刻的影響。。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大家庭(8)

1860年,法國有5萬囚犯,10萬修士修女,萬寄宿學生,32萬住院精神病人,以及將近50萬士兵。每一部落都有其自身的私人生活形式;他們不應被忽視。

19世紀很少有人選擇保持單身,但許多人,尤其是婦女,常在早年喪偶之後孤獨一生。男女雙方結婚的年齡都在下降,但並不平均。1851年的人口普查發現51%以上的男人單身,相比之下只有35%的女性處於同樣的狀況。然而到35歲時,只有18%的男性仍然單身,卻有20%的女性未婚。65歲時,只有7%的男性單身,反之各個年齡段女性獨身的比例均高出10%。簡而言之,男性結婚率要高出女性,即使男性結婚更晚;婚姻生活給男性帶來了方便和尊敬。花花公子波德萊爾1854年12月4日在給他母親的一封信中這樣評價道,他需要“不計任何代價的家庭。這是唯一可以做的少花錢的方式”。卡斯蒂夫跟他的朋友唐克維勒一樣,為美國婚姻生活的景象深深打動。他在1831年9月25日寫給他兄弟阿克勒的一封信中預料美國家庭將很快成為典範:“我擔心我們將面臨一個情勢,那就是單身漢會面對一個無法維持的狀態,只有家庭男士才會享受所有安全感。”60年後,佩格向那些同樣的“家庭男士”歡呼,稱之為“現代社會的英雄”。

獨身生活遭到很大的質疑。但教會和社會學家弗雷德裡克?勒?佈雷贊成單身生活,認為放棄家庭是被允許的。社會上把未婚人士視為“乾果”。福樓拜在書中列出了同時代的格言:“單身漢:所有自私和*的人。他們應該被課以重稅。等待他們的將是一段悲哀的老年時光。”單身漢這個名詞只適用於男性;描述女性時用了另一個形容詞:單身女子或老處女。拉諾斯在一本書中評述道:“一個英國人,對我們語言中的同義詞不太熟悉,他把旅館裡的侍者稱為獨身主義者(侍者,也可稱作‘單身漢’)。”獨身主義者經常是男性;未婚女性叫做未婚女孩,就是說“還是個姑娘”。這倒沒什麼,可如果她成了一個老姑娘,一個瘋子或像黛絲女爵一樣沒有地位的人,那就糟糕了。

獨身生活,不管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對於男人、女人來說都是非常不同的經歷。女性渴望婚姻生活;年輕未婚女子過著一種隔離的生活。相比之下,年輕單身漢過著充實、自由和愉悅的生活,好似一種學徒期。婚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平靜,表示一個終結。單身漢生活是一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