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7年1月30日,哈爾科夫郊外的坦克試驗場。

林俊正駕駛著一輛bt…7(1935改進型)快速坦克快速馳騁。不得不承認,駕駛這輛剛出廠的快速坦克、以每小時超過50公里的速度在堅硬的土地上狂奔是非常刺‘激’的一件事,雖然林俊戴著坦克帽的腦袋已經撞了幾個大包,而且開窗駕駛帶來的迎面強風也吹的他夠嗆。

坦克帽裡的耳機裡傳來車長安德羅夫的聲音:“安德烈同志,您簡直就是就是駕駛坦克的天才,不做坦克駕駛員真是‘浪’費了!”

“哈哈,天才說不上,首先要把我塞進駕駛艙才行!”

今天林俊視察bt…7的生產線,問了同志們一大堆問題,而巨大車間裡那些正在轉配的坦克也讓林俊再次對蘇軍對坦克的大量生產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後來沃雷諾夫把林俊帶到了哈爾科夫郊外的坦克試驗場,邀請他感受一下bt…7快速坦克實際‘操’作的感覺,還找了坦克試驗場最有經驗的車組做林俊的“教練”。

作為一個“活躍”分子,在短短的半小時後林俊就已經能夠駕駛bt…7,當然還談不上熟練。只不過他那1米八幾的身材成了他“擠”進坦克的“巨大”障礙。雖然在別人的幫助下成功的進入了駕駛室,但還是不得不開窗駕駛,因為腦袋有一半還在外面。

蘇聯坦克的設計一貫非常緊湊,但也造成了對坦克車組成員身材的限制,特別是駕駛員,身材一般都不超過1米65,蘇聯的很多坦克駕駛員都是來自位於中亞地區的幾個加盟共和國的同志,因為這些同志的身材比較矮,但又不失壯實。但這也造成了一個相當大的麻煩:因為很多同志不懂俄語!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的軍隊,蘇聯紅軍的機械化和坦克部隊也和其它部隊一樣面臨著部隊中民族成分過於複雜的問題。比如紅軍的坦克部隊人員就來自24個民族,其中至少有15個民族的同志不懂俄語,而部隊很難在規定的期限內教會他們駕駛坦克。問題就是用什麼方法對這些聽不懂俄語的同志進行培訓,怎樣才能向他們講解坦克的結構和無線電的‘操’作技術。

雖然開著坦克狂奔是件非常刺‘激’的事,但這迎面的寒風也‘洞’得林俊夠嗆,“再開下去非得得傷寒不可”,林俊在想。把坦克拐了個彎,又開回了出發點。

邊上的一幫同志連忙跑過來,連拉帶拽的把林俊拖出了駕駛室。

“感覺怎麼樣,安德烈同志。”馬克薩廖夫看著凍得縮成一團的林俊問。

“爽呀!是輛好坦克,開著就是帶勁!”林俊‘揉’了‘揉’凍僵的臉,剛才幾十分鐘的狂奔都已經在坦克帽上結了一層霜。

“bt…7型快速坦克是輛好坦克,就是裝甲單薄了些,但話說回來,要是裝甲厚了,它也不會有這麼突出的機動能力。等新式的中型和重型坦克量產後,我們就會減少它的產量。以後它的任務也就是偵查和在其它坦克突破敵人防線後發展勝利,就用不著它冒風險去擔負突破敵人防線的任務了。對了,現在裝備部對bt…7的生產有什麼新的指示?”

“上面已經要求我們把生產速度減慢百分之20,而提供給我們的原料和少量其它廠生產的配件也有所減少,估計是在為新型坦克的生產做物資方面的準備。”

“這個決策是正確的,科什金同志的設計才是最符合未來戰爭的坦克,各方面都均衡。”

馬克薩廖夫看著林俊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樣子,就說:“安德烈同志,要不要到靶場開上幾炮?”

“好!當然好!”林俊早就躍躍‘欲’試,就是馬克薩廖夫不說他也會要求,能親自打坦克炮的機會可不多。

bt…7型快速坦克上裝備的1934型l46(46倍口徑)45毫米坦克炮是從bt…5的1932型(l42)45毫米坦克炮的發展型號,而它們的最早原型是蘇聯紅海軍小型軍艦和魚雷艇上的45毫米速‘射’炮,因為它的反坦克‘性’能優秀,所以被改造成了坦克炮。這個型號的坦克炮在當時是非常有效的武器,在通常的‘交’戰距離上能夠解決所有潛在對手所擁有的輕型坦克,就是對絕大部分的中型坦克也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而且它的‘射’速達到了每分鐘12發,配合bt…7的強大的機動‘性’和133發的主炮攜彈量,具備了長時間連續作戰的能力。而它133發的備彈量還是裝備了電臺和其它新增裝置的結果,原型車的備彈量達到了188發。當然,坦克兵們還是喜歡這種配備了電臺的“小”備彈量的新型號。

這次把坦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