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原因之一是,1930年英國行政長 官離開威海衛時,所有的檔案全部被運回倫敦,其中包括關於組建中國軍團的全部原始檔案 。 1898年7月1日,中英《租威海衛專條》簽訂之後,英方認為,一紙〃專條〃是無法完 成殖民地統治的,對殖民地的佔領和統治的惟一保證是軍事力量的駐守護衛。況且租借威海 衛的目的本身就是用於軍事……為英國海軍在遠東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但是,當時的英國似 乎什麼也不缺,就是缺乏能夠參軍服役的精壯子弟。其時,日不落帝國的海外殖民地的總面 積已經達到了3271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英國本土面積的134倍。如此大的殖民地 ,都要派英國士兵去駐守護衛,小小的不列顛島國沒有那麼多的人力資源。況且,當時英國 人正陷在與南非布林人的極端仇恨之中,英國為了早點結束戰爭,已經向那裡派遣了二十五 萬 多官兵,而當時英國陸軍的總兵力不過三十多萬。面對中國地圖,索爾茲伯裡首相想到了海 外最大的殖民地印度。在那裡,英國人成功地組建了由印度人組成的為英國利益服務的軍隊 。於是,他想到了中國的威海衛應該成為另一個印度。 但是,在中國的領土上,利用中國的人力資源組建一支忠於英國皇室的軍隊,這事無論如何 也要與中國政府商量一下。商量的結果可想而知:清廷堅決反對。但是,1898年的清廷 已經無力反對列強的任何要求,儘管抗議激烈,交涉頻繁,但組建中國軍團的程式還是按照 英國人的計劃開始實施了。交涉中,英國人對付中國官員的話是:英國在威海衛租界內組建 的是一支維護租界內安全的軍隊,也就是說,英國人組建的不是一支嚴格意義上的軍隊,是 一支讓中國人管理中國人的〃警察部隊〃。英國人信誓旦旦地向清廷大員們承諾:〃招募僅 限於威海衛的租界地區〃,〃這支軍隊絕對不會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使用〃。《米字 旗下的威海衛》,鄧向陽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 這支部隊,英國人稱之為〃華勇營〃。根據英國人以組建地命名組建部隊的慣例,又稱〃中 國軍團〃。 招募剛開始,英國人便徹底違背了他們的承諾,招募範圍不但擴大到了山東各地,而且擴大 到了河北省。一批又一批來自山東和河北的中國青年集中到了英國國旗下。從今天能夠看到 的 當時中國軍團的照片上,能夠發現那些青年體形健壯勻稱,神情安詳沉穩。這些中國農村青 年穿上至少當時中國人認為奇異的服裝的時候,肯定是不習慣的,特別是早期的中國軍團的 帽子,恰和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的思路一樣,是印度式樣的纏頭式的帽子。但即使是這樣, 他們 依然列隊整齊,訓練有素,敲著西洋式的軍鼓,高高地挺起胸膛。這些形象與今天能夠看見 的大清帝國的正規軍官兵的照片相比,同樣的青年漢子已經是全無了拖沓委靡之相,居然顯 出了百年前中國人難得的英俊與威猛。 無法得知那些中國青年出於什麼心理和目的參加了這支僱傭軍。從中國的道德層面上講,這 是極其恥辱的事情。僅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上看,沒有發現他們和他們的親屬感到恥辱的記載 ,因此沒有可靠的依據從民族的、文化的和道義的等各個角度加以深入的分析。如果有一點 理由勉強可以揣摩出來的話,那就是被窮困逼到了絕路上的中國農村青年們在尋求一條生路 。山東、河北連年的自然災害,官吏變本加厲的盤剝以及社會的極度不公正,造成當時成千 上萬的中國北方農村青年走上了一條奇特的人生道路……參加義和團殺洋人可以吃頓飽飯, 參加洋人的軍隊殺國人也可以吃飽飯,而僅僅從吃飯上講,後者提供得好、多並且穩固。 混亂的時代、混亂的國家和混亂的日子,導致出的道義觀念必然也是一本糊塗賬。 而且,一個人如同一個民族,當其生存渴求降低到了最危險的命若遊絲的底線時,道義是什 麼? 然而,數千年來,中國人不是向來以餓死〃不食嗟來之食〃來標榜古老的民族風骨的嗎? 中國軍團成立時的人數是600。 中國軍團的尉級以上軍官均從英國正規軍中調任。 中國軍團吃得好……肉類、新鮮蔬菜、米飯和麵食、茶水,敞開供應。 中國軍團穿得暖……夏季軍服和冬季軍服齊全、普通軍服和禮服齊備。其禮服的樣式幾乎 與 英軍官兵的禮服無異:深紅色的步兵短上衣,淺黃色的袖口、領子和肩章,紅色馬甲和兩側 有四分之一英寸紅色滾邊的步兵褲。 中國軍團內部,有樂隊、翻譯、衛生隊;編制有長槍連、機槍連、炮兵隊和騎兵隊。 中國軍團裡的中國青年受到嚴格的英式正規軍的軍事訓練,包括符合英國皇家步兵操典的隊 列、最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