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雙重身份的人物。 盛宣懷,字杏蓀,號愚齋,晚年又號止叟,江蘇常州武進人,祖父曾官至浙江海寧知州。父 盛康,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進士,這一年盛宣懷出生。盛宣懷沒有繼承他父親讀書取仕的道 路,他僅僅考了個秀才。但由於他父親和李鴻章的〃金蘭之交〃,就有野史記載他曾經拜李 鴻章為義父,因此得以在李鴻章的保薦下仕途依舊得意。盛懷宣27歲時進入李鴻章幕府, 從候補知縣開始,最後被保薦至布政使候補道,論級別已是帝國的二品高官了。同治十二年 ,李鴻章派他去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從此他開始以官員和工商界人士的雙重身份出現在帝 國近代歷史的舞臺上。創辦招商局是李鴻章規模巨大的洋務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起因於海 運漕糧。大清帝國中期以後,由於京杭運河的淤塞,每年政府調撥的糧食開始部分改為海路 運輸,這是一筆營業額巨大的買賣。善於抓住時機賺取利潤的盛宣懷剛到上海便與人合夥買 了兩艘海船參與運輸,然後逐漸將規模擴大,最後在李鴻章的支援下,成立起中國歷史上第 一家民營輪船公司,這就是在1949年以前依舊在運營的、在中國民族資本運輸業中佔有 重要地位的〃招商局輪船公司〃。 招商局輪船公司是典型的〃官商〃企業,無論主持商業業務的盛宣懷還是公司的後臺李鴻章 ,都是帝國級別很高的政府大員。招商局輪船公司一成立,立即成為外國公司強有力的競爭 對手,因為它有壟斷的優勢。帝國政府規定,政府的所有〃官物〃必須由這家公司承擔運輸 。而那時的帝國政府僅每年從南方運往北方的漕米就有四百多萬石,即使海運只承擔其中 一半的運量,每年的運費收入也在30萬兩白銀以上。同時,由於中國乘客乘坐外國輪船經 常受到洋人的侮辱,自招商局輪船公司開展客運業務後,中國乘客大都只買招商局的船票, 這是洋人公司所無法左右的。英美合資的旗昌公司不服氣,用降價的方式和盛宣懷鬥,但是 洋人沒有考慮到,招商局輪船公司不但每年從運輸政府物資中能夠獲得固定的收入,而且當 時的兩江總督還劃撥了100萬兩銀子給盛宣懷當做〃官本〃,結果盛宣懷的公司不但沒被 擠垮,反而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把旗昌公司的輪船甚至連同旗昌公司所擁有的倉庫碼頭全部買 下來。 盛宣懷一生創辦的第二大實業是中國的電報業。電報這項當時還屬於〃高科技〃範疇的營業 ,於光緒六年由洋人牽頭開始在中國的上海起步。電報剛一在帝國的生活中出現便遭到了北 方官員的嚴厲抵制。工部的一個官員為此特給朝廷呈遞了一封奏摺,認為電報的鋪設斷絕了 〃地脈〃,以至最終要動搖中國人〃尊君親上〃的道德傳統。說嚴重一點就是電報線一鋪, 忠臣就出不來了,國家也就危險了……乍聽起來這個官員的推斷實在有些離奇,但其觀點和 1900年義和團農民們的觀點如出一轍……此奏摺值得節錄: 銅線之害不可列舉,臣僅就其最大者言之。夫華洋風 俗不同,天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穌,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毀其家本主 。中國視死如生,千萬年未之有改,而體魄所藏為尤重。電線之設,深入地底,橫衝直貫, 四通八達。地脈既絕,風侵水灌,勢所必至,為子孫者心何以安?傳曰:〃求忠臣必於孝子 之門。〃即使中國之民肯不顧祖宗邱墓,聽其設立銅線,尚安望尊君親上乎?光緒 元年九月,工部給事中陳彝奏摺。轉引自《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冊),(臺)蘇 同炳著,百花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830~831頁。 同樣是帝國的官員,南方的盛宣懷們可不管什麼〃地脈〃不〃地脈〃,他們只看中了這玩意 兒肯定能賺大把的銀子。還是李鴻章支援了他。李鴻章的支援方式帶有帝國重臣大員的蠻橫 :當洋人們要求在中國開設電報業務的時候,李鴻章以中國為一大古國存有深厚古風為由堅 決不許,他不允許從香港鋪設而來的海底電報電纜在帝國的海岸上上岸,洋人們只有把電纜 盤在船上在海邊痛苦地徘徊。等帝國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在無奈之下瓦解的時候,李鴻章不 失時機地首先從大沽口炮臺鋪設了一條通向天津城的電報電纜線,這是中華帝國的第一根電 報電纜線,李鴻章的理由是:為了軍事指揮上的便利。作為帝國出訪過工業革命後的歐洲 的軍政大員,李鴻章知道電報業蘊藏著極高的軍事價值和民用價值,於是決定開設以贏利為 目的的電報公司。這個依舊由盛宣懷主持業務的公司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商〃,它的全 部投入資金都是由帝國政府出的銀子,李鴻章稱此舉為〃官督商辦〃。盛宣懷在上海電報局 督辦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