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恰當的地方、恰當的時機使用槓桿的原理,可以非常省力地達到預期的目的。槓桿原理會讓你大大地省力。格雷西柔術就是使用全身的力量產生槓桿力,對對手最薄弱的部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安寧不會真正擊殺王庸,可一旦絞住王庸,必然會給王庸一個難忘的教訓。
王庸可不會任由安寧施為。
他用連續的敗退看清安寧的招式之後,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
那就是安寧曾經教給王庸的,戰場之拳。
用一往無前的力量轟開前方的桎梏,將對手擠壓進狹窄的空間。
東洋跟華夏傳承類似,武功也基本都是學自華夏。可為什麼東洋最盛行的卻是柔術?
尤其柔術中一個最重要的技能“寢技”,在華夏很難見到。原因無他,只因為東洋戰爭人少,幾百人對打就是大會戰了。打著打著就稀疏起來,可以放心用擒抱技術來抓俘虜,除此以外,還因為東洋從來沒發明過盾牌兵之類的兵種,只要躲開了對方雙手持的刀、槍,近了身抱住對方的手臂就安全了。而到了華夏,萬人大戰之中,一盾牌把你撞開,順手補一刀,看你還來什麼寢技,完全就是找死行為。
刀盾兵的盾牌,演化到現代的拳腳招式,就是著名的“鐵山靠”。
仔細觀察鐵山靠的動作,就會發現像極一個手持盾牌計程車兵撞擊敵人。只不過在武器禁用的民間,不能使用盾牌,就只能將身體變成盾牌,以此撞開對手。
王庸此刻就將自己想象成了一名刀盾兵,左手持盾,右手拿刀。
身前站立的則是一名東洋武士,技巧非常嫻熟,也具備不俗的攻擊力。
不過在刀盾兵眼裡全然無用,因為刀盾兵有刀又有盾。
王庸眸子中精光一閃,忽然爆出一聲大喝。
然後整個人含胸拔背,變成一隻熊,用盡全身力氣朝著安寧撞擊過去。
安寧眼中露出一抹驚詫,他原本以為王庸會用蛇形之類的手法應對的,沒想到王庸竟然用出一招不講理的鐵山靠。
可就是這個不講理的打法,忽然讓安寧找不到應對之法了。
他的絞殺技依然可以纏繞上王庸,可是那又怎樣?王庸的鐵山靠同樣也能撞上他,利用牆壁的有限空間搶先將他撞暈過去。
“好!”安寧急速變招,腳下步履一個蹣跚,側划過去避開王庸靠過來的力量。
而王庸像是早就預料到安寧如此變招,早就準備好的另一隻手臂變成長刀,啪一下衝著安寧面門就砍了下去。
這就是刀盾兵的特點,盾撞開敵人,刀趁勢攻擊。一撞一砍,極為難防。
基本戰場上這兩下就能幹掉一個敵人了。
當然,這不是戰場。王庸手裡拿著的也同樣不是真正的刀。
安寧察覺中了王庸套路,匆忙後撤。退的同時一腳飛踢襲向王庸胸膛,這一腳類似跆拳道里的招數,還帶著長袖拳的拙意。
可見安寧將這些龐雜的技巧融匯的多麼完美,他其實也是一個天才。
王庸毫不閃避,只道一聲“來得好”,忽然右手劈出去的拳頭變了,從刀形變成了槍形。
槍,同樣是戰場上一個重要的兵器。明朝時期抗倭名將戚繼光抗倭成功,利用的就是這種戰法。
前面兩名士兵持兩種不同功能的藤牌主要擔任護衛工作,後面兩名戰士手持一丈三尺的“狼筅”掃擊敵人,狼筅手後面是四名長槍手擔任主要的刺殺工作,最後面是兩個手持“鏜鈀”計程車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那時東洋倭寇的個人武藝大大高於明朝士兵,但“戚家軍”卻在多年的抗倭戰爭中,幾乎戰無不勝,甚至還創造了殲倭上千名、“戚家軍”無一傷亡的戰例。就因為應對得法。
王庸模仿的就是類似手段,鐵山靠做盾,手臂在刀槍兩種模式中不斷切換,步步為營,利用房間這個狹窄空間將安寧所有的技巧變化都封死!
什麼是拳術刀法?太極、八卦也。什麼是拳術槍法,那就是形意拳了。
這幾種拳術追蹤溯源根本就是戰場兵器演化出來的,所以格外適合王庸此時的戰術。
砰!
王庸拳頭直線轟出,短打直進。形意拳的短打直進用於戰陣中最為適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