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的共產黨人,現在為保住自己在烏克蘭政權機構中的顯赫地位,而開始尋找新的支援。他放棄了共產黨員的身份,拋開了有關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的教導,將自己打扮成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從而在蘇聯垮臺後的烏克蘭繼續做他的領導人。
為追求俄羅斯主權並實現自己把俄羅斯引向資本主義的諾言,葉利欽不得不採取進一步的舉措。1990年9月,一個經濟顧問小組提出了加快市場化和私有化步伐的“500天計劃”,對此我們已在第5章作過討論。雖然戈爾巴喬夫最後放棄了這一計劃,但葉利欽卻使它在1990年9月11日獲得了俄羅斯共和國議會的批准。葉利欽是無權在俄羅斯推行“500天計劃”的,因此這種批准只具有象徵性意義。但它進一步造成了經濟混亂,可謂是給蘇聯雪上加霜。現在,蘇聯和它最大的共和國透過了相互衝突的法律,這既牽涉到經濟重建,也關乎所有權關係的未來。在這種政權鬥爭的影響下,昔日環環相扣的蘇聯經濟機制開始垮臺,各共和國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絡開始被打破。
1990年12月,葉利欽向中央政府發動了一次仍屬大膽的攻擊。一直以來,在俄羅斯共和國徵取的稅收約佔蘇聯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12月27日,葉利欽透過俄羅斯共和國議會發布了一項法案,決定俄羅斯只為中央政府1991年的預算提供不到1/10的稅收來源。這對中央政府本身的存在構成了威脅,使得政府赤字迅速增長,通貨膨脹進一步加劇,蘇聯1991年的經濟完全陷入癱瘓。
俄羅斯《主權宣言》以及其他共和國類似的決定釋出之後,戈爾巴喬夫認為,要想保住蘇聯,就必須在允許各加盟共和國更多自治的基礎上重建蘇聯。他開始啟動一項新的聯盟條約談判程序。為達此目的,戈爾巴喬夫計劃了一次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決,他相信解體過程並沒有反映大多數蘇聯人民的意願。
全民公決於1991年3月17日舉行,除了三個波羅的海共和國、亞美尼亞、喬治亞和摩爾多瓦,其他所有的蘇維埃共和國都參加了這次投票,參加投票的人數為 億,的票數贊成保留蘇聯。九個參加投票的共和國中,同意該法案的人都佔了壓倒性的多數。戈爾巴喬夫因此可以大聲地宣佈,保留革新了的聯盟國家是民眾鼎力支援的。蘇聯經濟內部依賴程度極高,誰都知道解體就必須付出高昂的物質代價。在那些貧窮的共和國裡,許多人都知道自己從聯盟關係中獲得了不少的經濟好處。大多數俄羅斯人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國家縮小成原來的一半大,拋開 2 500萬俄羅斯同胞(幾乎佔了全部俄羅斯人的1/5)不管,讓他們成為少數民族而散落在各個不同的國家裡。許多人確實希望自己的共和國有更多的自治,但1991年3月的全民公決卻發現,在九個參與投票的共和國中,只有極少數人要求自己的共和國成為獨立之國。
然而,儘管普通老百姓反對獨立,但仍然有一股推動聯盟瓦解的強大勢力在作祟。戈爾巴喬夫和革新後的聯盟國家不只是代表了聯盟的保留,而且代表了某種型別的社會主義體制的保留。戈爾巴喬夫是把各個共和國拉到一起的關鍵人物,他拒絕放棄他的社會主義改革目標,不允許它被資本主義所取代。葉利欽及其同僚決心廢除社會主義,那麼戈爾巴喬夫當然成了攔路石。雖然在許多共和國裡掀起的民族運動確實反映了民眾的感受,但如果沒有親資本主義聯盟取消社會主義體制併為資本主義大開方便之門的決心,民族運動能否摧毀聯盟還很難說。
真正使《主權宣言》成為一股旋風的事件,正如我們上面已看到的,是俄羅斯自己1990年6月的主權宣言。這並不是什麼擺脫外來政權的民族意願所引起的——俄羅斯擁有的比獨立情況下擁有的更多,所有多民族共和國都在它的掌握之中。正是葉利欽與親資本主義聯盟提出的、受到戈爾巴喬夫與聯盟政權阻撓的社會經濟變革計劃,才激起了這一連串重大事件,啟動了最終把聯盟撕成碎片的歷史程序。
1991年8月政變及其後果(1)
戈爾巴喬夫、社會主義改革計劃和聯盟政權的最後失敗,是由1991年8月未遂政變畫上句號的。未遂政變進一步增強了葉利欽與親資本主義聯盟的實力。它促使所有的加盟共和國——其中大多數早就在謀求獨立了——走向了獨立之路。
這一年的8月19日,戈爾巴喬夫正在克里米亞度假,蘇聯政府八位最高領導人組成了一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宣佈戈爾巴喬夫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他們偷偷把戈爾巴喬夫軟禁在他的別墅裡,宣佈蘇聯處於緊急狀態。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