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口的紅雲戲班子唱大戲,本來說要唱全本的《呼家將》,那得連黑夜帶白天的唱個把月,已經是春忙的時候,這樣折騰顯然不妥,大老爺和勾八以及鎮上的另外一名執事孔秀才商量,改唱《轅門斬子》和《大登殿》。 喜慶之事過去之後,接踵而來的是饑荒,因為民國六年秋天的大水災,已經有許多人拖兒帶女往南討飯去了。也有許多壯年漢子去北京門頭溝煤窯拉煤。 二太太跟大老爺說,不如按二分利再放出些糧食,都是陳糧,存下去就長蟲子了。 大老爺說,要是明年再有饑荒如何是好? 二太太說,保和堂外頭有買賣,就是退一萬步說再有饑荒,保和堂靠買糧食也不至於餓死人,可眼下已經有這麼多人拉家帶口地要飯吃了,要是老天爺有眼,明年逮個好年景,又救了災民,庫裡又換了新糧,這不是一件吃虧的事。 大老爺完全承認二太太的計劃無懈可擊,但總是忘不了一個慎字,保和堂能有今天這份家業的確不容易。當然,大老爺沒辦法不跟二太太的意見保持一致,因為他除此之外拿不出比二太太更高明的主意。這樣一來,保和堂用了差不多五天的時間又放借了幾倉糧食。 本來勾八夥同幾家富戶想玩囤積居奇的把戲,完全是因為保和堂的低息借糧,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勾八跟幾家富戶聚在一起竊議的時候,忍不住破口大罵,蔣萬齋這個老王八蛋!收買民心。 勾八以為大老爺這麼做純粹是沽名釣譽,想在上面撈個差事。前些天石橋落成,段四來玉斗的時候曾經提過這事,縣裡要在各地富紳及社會賢達中推舉出六位議員來參與縣裡的政務,屆時還要參與直隸省議員的推選。勾八自然而然地把這兩件事聯絡在一起了。罵歸罵,對策還得有,那就是順水推舟,趁機把倉庫里長了蟲子的糧食放出去,利息當然跟保和堂一樣。 問題並不簡單,要是勾八跟一些富戶知道保和堂低息放出去的糧食已經非常有限的話,他們同樣還會重新拾起那個骯髒的陰謀,為此保和堂的大老爺和二太太私下裡商議了最壞的打算。叫人放心的是勾八那夥人沒有察覺,事情就這麼挺過去了,玉斗的饑荒也就這麼挺過去了。 五月初四,家家都包粽子,走在大街上,都可以聞到從屋子裡飄出來的煮葦子葉的清香味。京西太行山不出產糯米,吃年糕包粽子都用黃米,或是粘高粱米,裡面包上紅棗,咬在口裡又香又甜,感覺極好。端陽節的大清早,粽子已經在鍋裡煮了一夜,滿世界都是粽子的香甜味,孩子們早就口水四溢了,但是粽子還不能吃。在吃粽子之前必須要先在門頭上掛上一綹艾蒿,一般都是在端陽節一大清早去採,傳說是燕王掃北時留下的習俗。 保和堂的粽子都是由各灶上分開包,二太太在前些天就給各灶上分了米和包粽子用的葦子葉。往年長工房是粘高粱米多些,其他灶黃米多些,但今年二太太分的都一樣。黃米當然要比粘高粱米好吃得多,長工房的人都感激二太太。  
()免費TXT小說下載
第七章(2)
二太太清早兒起來的時候,亭兒早起來了,正在打掃院子。高鷂子來了,手裡拿著一把艾蒿。 亭兒說,高叔叔好早。她知道高鷂子是保和堂大院子裡的重要人物。高鷂子平時見了亭兒也挺和藹,也許是因為二太太的緣故,總之亭兒對他印象不錯。 高鷂子問亭兒,二太太起來了沒有? 亭兒說,二太太起來了,高叔叔。 二太太在屋裡聽到外面說話,就梳著頭從屋裡出來了,見是高鷂子,說,是高大哥呀,這麼早。 高鷂子說,我讓官杆兒去採艾蒿,誰知這兔崽子弄的都是野蒿子,幸虧牛旺又去採了一捆來,大太太那邊我都掛上了,就剩二太太你這邊了。 高鷂子在北屋的門頭上掛了一綹艾蒿,給東西廂房門頭上也各掛了一綹。習慣上凡是住人的屋子都要掛,祛病免災。但是高鷂子在銀杏谷的每道門上都掛了艾蒿,原因是他敬慕二太太。 高鷂子平時極少到二太太的銀杏谷來,二老爺去世後,這是第一次來。 二太太要亭兒給高鷂子沏茶,高鷂子說,算了,大清早喝哪家子的茶喲,留著肚子回去吃粽子。說完就走了。 二太太看著高鷂子單單薄薄的身影兒,覺得一個異姓人對保和堂蔣家這麼盡心盡力的真是不容易。 早飯註定是吃粽子。二太太梳洗完了,正準備去灶上看看,絲紅來了,她說大太太要二太太和亭兒到那邊去吃粽子。 二太太推辭了,說,就不過去了,我跟亭兒在這邊吃就行了,反正都是一個灶上做的,哪兒吃都一樣。 自從大太太的滿月酒之後,二太太這邊就跟大太太那邊分開吃飯了。 絲紅走了,二太太讓亭兒去灶上提粽子和菜。亭兒用挑盤提回來一碗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