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臣”的局面,士作為一個社會等級逐步解體。不少諸侯國和卿大夫家庭的破滅,使得許多士不僅沒有了“世官”之可守,甚至連家業也都零落殆盡,成為無所依歸、為當時社會所不再管、只得自謀出路的遊士。
“遊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管子?小匡》篇中,書中記載:
齊桓公招遊士八千,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糧,財帛足之。使出周遊於四方,以號召收求天下之賢士。
這裡所說的“遊士”近於遊說之士,與我們所指的脫序的遊士略有不同,但是他們也是脫離了舊有秩序計程車人。他們可以自由流動,擇主而事,不再隸屬於誰。這在統治者看來,他們已經不是擁有特定權利的特殊等級的尾子,不是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諸伯”和“諸舅”《詩經?小雅?伐木》中有句“既有肥牝,以速諸父”,“既有肥牡,以速諸舅”。陳啟源《稽古編》雲:“諸父諸舅之稱,天子施於同姓異姓之臣也。”了,而是有一定知識和才能的“四民”之首。統治者已經沒有義務對他們採取“包下來”的政策,但是,日常百姓的治理,特別是在與其他諸侯競爭之時,又少不了這些有文化、有行政才能的“士”。到了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兼併戰爭極其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