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是批評唐代的韓愈的,他說韓愈對於“格物致知,尚未審其情”,實際上是朱元璋不懂得詩文寫作的文學特點。這些文章強詞奪理,充斥著咄咄逼人的霸氣,表現出不可拂逆的皇極意識。有奴才氣的文人一見到皇帝的霸氣先自氣短,便廉價讚美為“英偉之氣”。
由於出身貧苦,幼時受過許多苦難,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後便把自己當作全體人民,特別是貧困農民利益天然的代表者。《天潢玉牒》中說太祖:
誠心愛民,尤矜貧弱,語及稼穡艱苦,每為涕泣;於大姓兼併,貪吏漁取,深惡疾之,犯者必置諸法。
《記錄彙編》卷一二
在取得政權一統天下之初,他經常下令免徵一些地區的糧稅。當下詔書時,朱元璋總免不了要表白一下:“朕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朕本農夫,深知稼穡艱難”;“四海蒼生,皆吾赤子,愛念之意,旦暮不忘”;“食惟民之天,民乃邦之本,一視同仁,皆吾赤子”。這類千篇一律的話,在他的詔書中經常可以看到。而且,在官民之間,朱元璋也往往與民站在一起,對貪官汙吏大加撻伐,如《免兩浙秋糧詔》就說兩浙地方官在“民力未蘇”之時,還“害民肥己”,並表示要“掃除奸蠹,更用良善”。他談到官民(當然,這個“民”不包括他常常譴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