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傳說中,所謂畫地為牢的故事是這樣的!
打柴的武吉是個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
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
當即武吉便被人拿下來見文王。
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
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在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
武吉曰:“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
散宜生聞言若有所思。
他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言:“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
文王準了,遂讓武吉回家去了。
先不說這個故事有多少真實性,但它始終都在表明一個態度!
那就是西岐城在文王的治理下,民風淳樸、良善,文治下百姓守法依理!
總而言之,這些都表明文王乃天命之子,理當取代商湯。
至於中間到底有多少是周朝天子自己美化出來的,恐怕就沒人知道了!
但不管怎麼說,武吉確實是被放回去了。但當初放他走的,卻非傳說中的周文王而是其長子伯邑考!
沒辦法!
真實的歷史程序早已被改變,當時姬昌甚至根本不在西岐。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才有了後來武吉母親哀求,姜子牙出手相助武吉假死,讓他躲過了伯邑考的卜算。
緊接著,
自然就是伯邑考發現武吉未死,隨之恭請姜子牙出山的戲碼了!
當然,這些事並不重要。
(嗯,這些真不是作者君在水數字哈!/陰笑)
重要的是,
武吉後來拜在姜子牙門下,理所應當就成了申公豹的師侄!
面對眼前這個樵夫出身的師侄,申公豹忍不住感嘆姜子牙的大膽。
這要是讓元始天尊注意到的話,指不定會氣成什麼樣子。
畢竟以那位聖人的脾氣,肯定不會認可這種人為闡教弟子的。
但這與他何干?能讓元始聖人不爽,自己還巴不得呢!
“汝先起來吧!帶吾去金仙別院,見過諸位師兄後再說。”
申公豹笑眯眯的讓武吉先起身,隨即淡淡的說道。
是的!
他要先去見廣成子等人一面。
自己既然來到了西岐,總是要從他們口中問一些事情的。
比如說,為何十二金仙會親身入劫!比如說,為何通天教主會有那等交代!
這一切若不弄清楚,他始終覺得心中有些不安。
“是,師叔!”武吉應諾一聲。
他喚過一名副將交代一些事情後,親自引著申公豹向城內走去。
只是其一路上行走極慢,表情上明顯有著一分小心翼翼和一絲躊躇!
申公豹見狀,不由感到奇怪。
這武吉,怎麼了?
但終究是第一次見面,他以為這是人家的私事也就沒好去問!
可申公豹不知道的是,武吉之所以如此表情,那也是有原因的。
自從闡教十二金仙來到西岐城後,基本上就沒有踏出過別院。哪怕文王姬昌多次提出前去拜訪,都被他們毫不留情面的給拒絕了!
而他身為姜子牙的徒弟,理論上也算十二金仙的師侄。說不想前去拜見一番那是假的!
畢竟,那可都是聖人弟子啊!
但等他將心中想法和師父說了後,卻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淋下!
用姜子牙的話來說,
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存在,就沒必要糾結那些繁文縟節了,徒惹煩惱!
——武吉不傻!
他能從師父話中聽出,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闡教認可的意思。
甚至話裡隱隱有著,不希望十二金仙知道他存在的意思!
心灰意冷下,武吉也就息了這念頭。可沒想到機緣巧合下,申公豹的出現卻讓他感覺到,並不是所有的闡教弟子都不認可自己的身份。
最起碼,眼前這位師叔神情還是相當和善的,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