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部分

絕了尉東峰的好意,只說著到時候盆栽若是得以能賣了那便賣了後才算錢。

一一商談穩妥,尉東峰就和立春約好哪日幾時上花圃來取,隨後就告辭離去。

過得三日,尉東峰果然就帶了人來搬走了十盆盆栽,立春親自送到了碼頭邊。看著漸漸遠離的船隻,立春知道自己欠了尉東峰好大一個人情,不管這盆栽能否賣得出去,這人情是欠定了。

。。。

第二百零十八章 踏春

“二姐,你這是?”,立冬站在立春身後,瞧著立春的舉動甚是不解。

立春手中已是執了二三枝杏花,墊起腳尖手攀了桃樹上欲要再折一二枝桃花。自從來到此世,忙忙碌碌,整日顧著飽肚腹禦寒冷,早兩年還時常夢迴醒時垂淚,這二年來記憶漸漸塵封夢裡也難見至親之影。

今日早上菜地摘菜之時,劉媽見得綠草明媚春花燦爛,不知不覺感嘆若是這等好日子去野外踏草賞花該是何等的愜意。立春知道往年劉媽跟著趙根生之時年年春日都要隨了他去郊外賞花踏青的。聞得劉媽之言不由打趣,這日日都置身於花草田地之中,不比那郊外野生野長的花草更得趣。

劉媽卻是說了句話,驚得立春呆愣半響,甚至於手裡挽著的菜籃子滾翻在地也渾然不知。嚴格上來說那話並不是劉媽所說,她只是應景的複述出來而已,她複述的是幾句詩,這詩還是立春教給立冬的,立冬平日裡常溫習這些,劉媽聽得多了倒居然是記住了“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清明。。。。。。。就這簡單二字,立春足足呆愣半響。眼下正值暮春四月,依著前世節氣心中暗暗盤算了一番時日,大約是能記得清明就在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日,屈指算來,就算是自己算得不精確,左右也在這兩日該正是清明之時。清明時節雨紛紛,難怪這兩日煙雨濛濛。此世裡並無清明之說,也無此時日祭奠先人之習俗。原是自己入了此世隨了大眾,將前世的至親漸漸淡忘。今夕不知往昔,本不該,實不該。。。。。。。

“二姐,我前兩日都想摘幾枝花拿到屋裡去插花瓶的,你都不讓,怎的今日你自己卻是折了這些?”。立冬再次問著立春,語氣裡頭頗有不滿。

立春折了兩枝桃花,四五花枝在手,白的杏花,粉的桃花,粉白相間甚是嬌嫩。“我折了這些自有用處”,對著立冬淡淡一笑。笑容裡滿是苦澀之意。

“那有什麼用?”,立冬追問著立春,很是執拗。

“過來,我給你說個故事”,立春將手中的花枝尋了一干淨的陶瓷瓶子裝了水插下,徐徐開了口對著立春說起了前世往昔裡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做介子推的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給流亡在外的晉文公充飢。後來有朝一日晉文公歸國分封群臣之時,卻忘記了介子推。後來晉文公親自恭請隱居的介子推,但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晉文公的手下就放火焚山,想逼他露面,結果介子推和母親都被燒死。後來為紀念這位忠臣義士,大家將介子推亡故的三月初三這一天設為“寒食節”,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開始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尤其是把掃墓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清明節也就成為後世祭奠先人的日子。從此但凡是清明之時,人們便踏青掃墓,植樹栽草,以此來悼念故人。

“二姐,那你今日折花是為?”,立冬早就從立春教給自己的詩句之中得知清明二字本身的含義,此時聞聽得立春所說的故事。心中雖不能完全理解通透,卻也能略知四五分了。

“一為。。。。。。。二為周阿婆,她們故去甚久,她們生前活得並不快活。死後卻是被我們很快淡忘,今日我也是碰巧憶起了她們,便想了折上幾枝花,備上幾杯薄酒,遙遙對著天邊一拜罷了”,立春深深自責,重活這一世,卻是今年才始記起清明悼念亡母。

淅淅瀝瀝的細雨凝結成絲;相互纏繞飄飄灑灑,飄飄灑灑。花圃之中嬌柔的奼紫嫣紅均似沾上了晶露,顯得愈發的嬌脆欲滴。從花草到樹木,更甚菜地那頭,抹抹綠意在這迷迷濛濛的細雨之中變得濃郁而沉靜。

任憑細細的雨溼了髮絲溼了衣裳,立春獨蹲於花圃最裡邊的角落,渲染的油紙傘遮擋著煙朦細雨,傘下是燃燒過後的灰燼。幸得立冬細心,聽得立春說起清明祭奠故人一說,當下便趕了牛車往鎮上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回來之時手裡提著一包紙錢。立春原本的意思是折了幾枝鮮花對了東方遙遙一拜略盡心意,既是立冬買了紙錢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