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還有一次,掃帚倒地,陳立夫沒有即時扶起來,母親十分生氣,責備他為什麼視而不見。

從家有來客應讓座倒茶,到剪刀用完應放回原處的嘮叨;從坐有坐相、立有立相的規矩,到餐桌上不許有剩飯的絮語,天長日久,積少成多,對二陳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母親認為,人應該隨時留意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對任何事物不應任意放過。

母親的教育,使得二陳兄弟後來養成了謹慎待物,處事細緻,注意小節的好作風。

對於孩子們的吃、穿,何夫人要求更加嚴格。

按當時陳家的經濟條件,雖說家道不如以前,但在湖州城裡仍是望族,中國有句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壯,陳家雖然在衰落,但比起一般人家來說,仍然殷實得多,小孩們吃好一點,穿好一點,完全能辦到。

但何夫人卻不讓孩子們吃得太好,穿得太漂亮,她認為這樣對孩子們沒有好處,從小吃好穿好,不知稼穡之苦,將來長大了是不會有吃苦耐勞精神的。

她要求孩子們穿得整整潔潔,乾乾淨淨,講禮貌,習勞苦。

她最不喜歡孩子們身上弄得汙穢,她每天都十分細緻地對孩子們的衣服一一進行檢查,如有髒的地方,是要挨巴掌的。

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下,陳果夫與陳立夫在小的時候,都有個良好的習慣,凡是惡濁的地方都不去,有時即使被小朋友拉了去玩,也只是站在旁邊看,而不參加進去。

有時惹得小朋友們噘起小嘴生氣,他們也不敢上前,因為一想到母親那張嚴峻的臉,想到母親要打、要罵、要嚴厲責備,他們縱使內心想玩一下,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何夫人雖然是個不通文墨的女子,卻也頗懂得因材施教。

陳果夫生性好靜,根據這個性格特點,在他長到六七歲時,母親便常常教他做手工,以此來發展他的智力,在母親耐心教授下,陳果夫小時竟學會了繡一手好花。

有一次,他外公到家裡來,陳果夫將自己做的繡花油褡給外公看,外公看到油褡上繡的花絢麗多彩、栩栩如生,十分驚奇,內心不免有些疑惑,不相信自己七歲的孫子竟能女紅,而且手藝如此嫻熟,便要當面考他一下,陳果夫當著外公的面飛針走線,頃刻之間便繡出了一朵花,外公這才相信,一時十分歡喜,竟破例地當著他母親的面誇獎了他。

而陳立夫卻不同,他生性機靈,而且好動,因此,他母親便不像對果夫那樣,要求學習女紅,而准許他出去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何夫人教育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實實在在,要他們堂堂正正做一個人,而從來不用所謂的“名”、“利”等來刺激他們,而且也並沒有奢望她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很普通的但對社會有益的人。

可以說,二陳兄弟的母親是一個典型的舊式中國婦女,中國母親的形象。

何夫人雖沒念過書,但卻很能識大體,也懂很多道理,講起來可以滔滔不絕,她講不出一套一套理論,但樸素的話語中卻能蘊藏一些深奧的哲理。

她雖是個舊式婦女,但對外邊的政治、形勢很感興趣。

陳果夫的二叔陳其美有時從外邊回來,也極喜歡和這位嫂嫂談論國家大事,談論反清、談論排滿、談論革命,而這位嫂嫂常在談論中發表一些獨到的見解,有時竟令陳其美也由衷地佩服,感到嫂嫂不同凡響。

陳其美后來回憶說:“我回到家裡,只有嫂嫂可以和我談革命,談排滿,其他的人都不能相談。

”何夫人太愛自己的孩子了,她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孩子們身上,她希望孩子們能正常生長,不希望有任何不好的東西來打擾他們、影響他們。

按當時湖州風俗,孩子很小的時候便要對上親家,但何夫人認為這種習俗不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因此,二陳兄弟在幾歲時,雖有很多人上門提親,何夫人均予拒絕。

她說:“孩子們年紀太小,大家不知以後怎樣,長大了再說罷。

”這在當時的湖州,確屬一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它使幼年的二陳能健康地成長,也對他們今後的生活道路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儘管親戚朋友恭維陳家,說這兄弟倆相貌清秀,將來定成大業,就連常存革命之慨的陳其美也誇獎說:“果夫,吾家之龍也。

”但何夫人卻從來沒有企望二陳將來會成為什麼了不起的人物。

她只希望自己的兒女成為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