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著深深的德國軍事影響的烙印。
1927年,第一次國G合作全面破裂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便迅速驅逐了蘇聯軍事顧問,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德國適逢一戰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只能擁有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大量職業軍人被迫離開軍隊,這些除了軍事知識以外對於其他領域知識、技術一無所知的軍人,便成為各國(尤其是軍事領域較為落後的國家)爭相聘用的名師。但是,凡爾賽條約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德國公民在外國軍隊擔任軍事顧問,而德國軍方則希望他們去外國擔任軍事顧問,以使這些退役人員能利用在國外軍隊服務的機會,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國軍隊不至於在軍事學術方面出現斷層,同時更含有希望這些人員在以後歸國後能繼續在德國軍隊中服務的深意,所以德國軍方對這些人員遠赴國外擔任軍事顧問是暗中鼓勵與支援的。
國民政府早在1927年四一二事變之前就開始與德國軍方接觸,德國原則同意向中國派遣軍事顧問,最初中國提出的顧問名單上是一批如馮。馬肯森、魯登道夫等在一戰中聲名顯赫的人士,但是德國軍方認為這些人名頭太響亮,容易被發現,所以婉言拒絕,第一批來華的德國軍事顧問是馬克斯。鮑爾上校(馬克斯。鮑爾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曾在德國總參謀部供職,以其出色的軍事才幹深得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的賞識)、斯圖茲納中尉和霍姆爾少尉三人,由此揭開了中德軍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切入歷史背景之二
二戰德軍之父與“十萬陸軍”
————————————————————————————
Johannes Friedrich Leopold von Seeckt 約翰內斯。弗里德里希。列奧佩德。馮。西克特(常被稱為漢斯。馮。西克特),1866年4月22日生於石勒蘇益格Schleswig,1936年12月27日死於柏林。他是“十萬陸軍”的締造者,奠定了德國陸軍得以重新崛起的基礎,當之無愧的二戰德軍之父。他還在中國幫助蔣介石打贏了“第五次反圍剿”,也是德軍總參謀部“少說多做”原則的完美樣板,同時還是筆者在世界軍事史上最敬佩的人之一。
他沉默寡言的天性和謙虛保留的處世方法為他贏得了“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外號。英國駐德大使曾評論說:“他的頭腦比其拘謹的軍人外表廣闊,他的見識比其嚴謹整潔的外貌廣博”。他是一個普魯士將軍的兒子,1885年起就在亞歷山大皇帝近衛擲彈兵團服役。他有文學方面的特長,而且在體育方面曾獲得過名為“Abitur”(類似“體育健將”之類)的非同一般的稱號。1893年與多蘿西。法比安Dorothea Fabian結婚,婚後無子女,但夫妻感情很好。兩人一起遊歷了英國、地中海周邊國家,遍訪名勝古蹟和自己感興趣的人物。1896年進入參謀學校,之後交替服役於一線和參謀單位,在每一處服務時他的良好聲譽都日漸上升。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時,他是駐柏林的第3軍參謀長。
西克特所在的軍是亞歷山大。馮。克魯克第1集團軍的一部分,在德軍著名的“史裡芬計劃”中擔任最重要的右翼攻勢。隨著“馬恩河的奇蹟”,德軍的計劃破產,第1集團軍被迫回撤。但馮。西克特在Vailly和Soissions等地的戰鬥中充分表現出了他的個人才能和領導能力。他被認為是高階參謀人員的當然候選人。1915年3月,他擔任了在東加里西亞新組建的第11集團軍參謀長,上司是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將軍(後來的德軍元帥、大十字勳章獲得者)。在5月2日開始的大攻勢中,第11集團軍和奧匈第4集團軍一起擔任主攻,他們猶如摧枯拉朽一般殲滅了俄國第3集團軍,兩週之內推進了100英里。第11集團軍12天之內抓了140;000俄國俘虜,一個月收復了奧匈要塞普熱米什爾,威廉二世皇帝授予了馮。西克特最高軍事榮譽獎章Pour le Meritè(又稱英勇勳章)。6月底第11集團軍奪下倫貝格時俘虜超過了25萬,然後8月4日拿下華沙,8月底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要塞。第11集團軍一共向前推進了300公里,到9月底完全拔除了波蘭突出部,徹底解除俄軍對加里西亞的威脅。馮。西克特越級晉升准將,他的上司馬肯森獲得了元帥軍銜。同時他們被調往新成立的“馬肯森集團軍群”,任務是完成奧匈軍隊無力達到的目的——消滅塞爾維亞的反抗,開啟通往巴爾幹和土耳其的通路。德國第11集團軍、奧匈第3集團軍、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