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找適合自己修煉的導引術,奈何一直沒有緣份。至於變化麼,也就是頭腦清醒一點,精神好一點,其他的也沒什麼。”他頓了頓,又道:“要說最大的變化,可能還是悟性有了很大的提升,用兵時,常有不拘常理的奇思妙想。”
聽說皇甫嵩的解釋,劉辯這才知道皇甫嵩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他是明悟了自己的命格,但是沒有合適的方法修煉,所以在境界上並沒有太大的進展,包括悟性在內的提升,都是命格本身帶來的變化,是原始股。
皇甫家是邊將世家,他們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修煉方法,可見《黃帝十二形》有多麼珍貴。到底是宮裡收藏的東西,隨便拿出一件來,都足以驚世駭俗啊。
劉辯第一次感覺到了做皇帝的優越性。
“既然如此,那朕想組建一支精銳,以《黃帝十二形》為訓練方法,太傅覺得可行否?”
“陛下,何止可行啊,這簡直是天恩浩蕩啊。”皇甫嵩高興得有些失態了。“陛下,臣以為,有此圖譜,再賞以官爵,陛下可以組建一支忠心耿耿的精銳,人數不用太多,千餘人足矣,只要運用得當,可當萬人之用。”
劉辯大喜。
。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
。
;
第064章 獻計
皇甫嵩有些尷尬,閻忠、賈詡互相看看,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以他們的智商,當然不會想不到楊修講的這些問題。他們不說,是因為他們在等這樣的機會。誰曾想,楊修突然來了,而且一露面,先把這個局給挑破了。
閻忠有些後悔了。不應該如此刺激楊修,如果楊修在天子面前挑撥兩句,說他們居心不軌,這玩笑可就開大了。賈詡不動聲色的搖了搖頭,示意閻忠不要急,看看再說。
皇甫嵩畢竟是帶兵的人,又早就明悟命格,即使面對咄咄逼人的楊修,他一樣不動如山。他皺了皺眉:“正如楊君所言,我等正在為此事犯愁,苦無破解之計奉與陛下。楊君來了,必有良策,我等洗耳恭聽。”
楊修有些意外的看了皇甫嵩一眼。皇甫嵩成名已久,黃巾一戰,更是名揚天下,以他這樣的身份向他一個年輕後輩請教,這可是給足了面子。而且皇甫嵩以守為攻,讓他無法再追擊。我們不是有話不說,事君不忠,我們是真不知道,正為這事兒犯愁呢。接下來,就看你的妙計了。
妙計?如果真有十足十美的妙計,皇甫嵩能把這個機會留給我?就算皇甫嵩可以,那兩個策士能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楊修嘴裡有些發苦,哭笑不得。
“陛下,天下財富,大半出自山東。如今山東大亂,數年內難以恢復。要想支撐大軍征戰,必須分其力,多樹其黨,使其自亂,為朝廷嬴得喘息之機。”
劉辯點了點頭,擺了擺手:“賜座,楊卿慢慢說來,大家一起商議。”
楊修很感激,天子賜座,讓他一個年輕後生與這麼多成名人物共座,這是給他面子,給弘農楊家面子。而他言語之間顯露出的淡定神態,更讓人看不出他是否瞭解其中的要害。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有多聰明,有多強悍,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讓臣下揣摩不透。
孝桓帝不聰明麼?小小年紀,隱忍數年,一舉剷除了大將軍梁冀,然後又任用名將段?,平定了東羌。可是他內鬥的經驗不足,處理黨人事件時爭於求成,以致朝政不穩。
孝靈帝不聰明麼?可是他的城府不夠,所有的舉動都被臣子看破了,所以他英年早逝,一事無成,還得了一個惡諡。
而劉辯小小年紀卻有如此沉穩的心性,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事。看來,父親讓自己入侍天子,是看到了一線希望,而不僅僅是為了與涼州人抗衡。自己年紀與天子相當,想必比閻忠、賈詡更能和天子相處。一旦成為天子近臣,還能讓涼州人興風作浪嗎?
片刻之間,楊修想到了很多。他謝了座,整理了一下思路,收起了狂傲之色。在涼州人面前狂,沒問題,讓天子覺得他狂,那就不妥了。
“天下財賦,冀豫為先,荊益其後,如今冀豫皆入袁氏之手,陛下當掌握荊益,以備不測。益州四塞,天府之國,自不待言。荊州控有江漢,南通交州,戶口百萬,糧賦充足,亦是大州。且江南與豫章、丹揚接壤,多有蠻勇,若落入賊人之手,為禍不小……”
劉辯靜靜的聽楊修解說形勢,一聲不吭。其實他雖然瞭解的情況不如楊修說得這麼細緻,但是兩世為人的經驗,他也知道荊州、益州的重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