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共贏的精神,加強與互補型企業的溝通和合作。企業家需要精明的分析合作的好處,也需要以寬大的合作態度促進合作。
(4)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企業家持續經營事業的動力。創業往往是企業家的人生,所以愛崗敬業是企業家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力量。特別是當企業家滿足了個人財富的慾望時,敬業促使企業家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
(5)學習精神。學習是企業家的習慣。要想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取勝,唯一法寶就是改變自己。只有自己不斷變化,不斷發展,跟上時代和市場的步伐,才不至於愚昧落後、閉目塞聽。企業家的學習精神表現在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對不同觀點的包容心,對競爭對手的耐心細心,對知識的獵取心。企業家往往能增廣見聞,加深學識,獨立思考,求同存異,共同探討。另外,優秀的企業家還能把自我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精神感染組織成員,用文化創造一個學習型組織。
(6)濟世精神。濟世精神不是企業家特有的精神,但是現代的企業家慈善行動表明了濟世精神是衡量一個優秀企業家的重要精神標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訴求。現代企業家的除了發展企業,賺取財富,實現事業夢想外,還需要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關愛社會弱勢群體、保護自然環境。這是企業家對自我精神境界的要求,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除了以上幾種企業家精神外,堅韌、誠信、執著、競爭、實幹等等都是企業家精神,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2。3。2 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家精神的影響
精神是人的意識、思維和一般心理,文化對人的意識、思維和心理影響十分重大。企業家精神的建構既根植於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又必定打上一定社會歷史文化和制度的烙印。德魯克說,中國什麼都可以引進,就是不能引進企業家。其原因是企業家必須是“中國化”的企業家,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是具備以中國文化為載體的企業家精神。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必定對中國企業家精神產生深遠的影響。傳統文化對企業家精神的影響有負面的也有正面的。
傳統文化對企業家精神的正面影響重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剛健進取的自強精神。《易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自古有“男兒當自強”精神。自強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企業家為“出人頭地”而奮鬥。很多企業家遇到困難時,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爆發出堅強的韌性,度過一個個難關。
(2)海納百川、相容幷蓄的理念。中國人用大海一樣胸懷包容事物,當外來新事物引進時,中國人往往能兼收幷蓄,將其本土化,為本土發展服務。海納百川、相容幷蓄的理念促使中國企業家非常善於學習西方企業的精華。同時,也促進中國企業組織的相容和和諧,有利於中國企業建立優秀的組織。
(3)輕超越而重現實的功利信仰。從宗教上來將,中國人信教帶有很濃重的“輕超越而重現實”的功利入世願望。我們且不論這對宗教信仰會產生什麼影響,就對企業家精神培養來講是有益。企業家的重現實輕超越的思想在商業上的體現是尊重現實,利用現實的有利條件為自己創造價值。這就有助於培養企業家的實幹精神。
(4)學而不厭的學習精神。中國人自古以博學多才而自豪,儒家學者更是把學習當作人生的樂趣。這種學習精神激發很多人學習文化知識,湧現一代有一代儒商。另外,中國人學習不是死讀書,實際上中國古代很多具有深刻哲理的諺語出自於明間。雖然有很多人沒有機會讀書,但是中國人的學習是學他人學習經驗,平且能邊學邊思考。中國企業家很注重學習西方的優秀管理,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慎思之,明辨之”,透過思考加工成為自己的知識,這樣的學習習慣有助於企業家加強學習精神,和提高學習能力。
傳統文化對企業家精神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安於守成的怠惰心態。中國文化長期建立在小農經濟之上,規模小,自給自足,分散而又封閉是其典型特徵。人們長期生息於黃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產秩序穩定,生活節奏散漫,技術因循守舊,缺乏生活幻想,對競爭有種本能的畏懼,形成了保守、戀舊、崇古、安於守成而不思進取的怠惰心理。這就促使企業家不敢面對競爭,或者不積極參與競爭。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企業家不但不能使企業做強做大,還會毀於停滯。同時企業家的保守扼殺了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農民企業家特別需要拋棄安於守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