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著名的傳教士開始想辦法給漢字注音,從最早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法國傳教士金妮閣完善了給漢字注音的方式。
在隨後而二三百年時間裡面,這二人發明的注音方法一直都在西方廣為流傳,為西方人學習漢字提供了方法。一直到大清末期,民國時期,國力衰弱,國內不得不開始學習外文的時候,類似的注音方案才開始流入國內。
隨後一大批的學者對拼音的幾個方案進行論證,討論,最後進行了完善,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透過了最終方案,基於26個英文字母和音標完成了現代拼音的最終方案。
如果沒有那二三百年的不斷流傳學習,漢字的注音方式真的沒那麼容易。
而現在大唐使用的是最終成品,甚至這字母也叫大唐字母,至於日後會不會有英語誕生,那誰知道呢?反正現在的英語連個毛都沒看到呢。
而且,殿下發明的這拼音,對於其他國家的人學習漢字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畢竟現在大唐周圍的國家想要學習漢字,真的不容易,想要普及就更難了。
跟玄奘告辭的許正倒是有些感慨,沒想到這大師的想法居然跟殿下有些相似,殿下給他們的任務當中就有蒐集天竺乃至波斯等各個地區的各種文獻資料。
這些東西殿下沒有說要做什麼,只是說要利用這些文獻去充分的瞭解這些地區的文明史,避免它們被戰爭所毀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