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都買了鐵鍋,他們這一批流民是最早進入國有商行開始工作的,月錢漲的也是最多的,所以這一批百姓也算是大唐第一批工人了。
當初從流民轉變成為今天的樣子,對他們來說也算是一個重大的機遇了。
跟他們的聊天當中,李恪知道,這些百姓每家每戶分到的田地不多,平均每戶大約十畝左右。這是因為長安附近的耕地本身就非常的緊俏,而他們這些流民更多的都是從官方手裡面的荒地分配給他們的。
多餘的土地都是周圍其他百姓的,他們想要分配到一百畝地,只能遷徙到更遠的地方。
但這些流民本身都有了很高的月錢,自然也是不願意遷徙,所以就接受了這個耕地數量。
不過這個耕地數量對他們來說也夠用了,大部分都是種植幾畝小麥然後自己吃,然後種兩畝苜蓿草,養豬、雞鴨等等家畜。
現在小麥的產量,七八畝良田基本就夠一家人一年的吃食了。更何況這裡還是兩季。
能養起家禽家畜,也意味著家家戶戶不缺少肉食了。
就像是劉老三家,殺兩頭豬,然後煉油放到偏房,足夠吃到明年冬天殺年豬的時候。
這對以前來說可是巨大的進步。
而且家家戶戶買了不少的厚麻布,冬天的衣服也能買到處理過後的羊毛,總而言之,長安附近的這些第一批工人,基本能趕得上李恪上輩子小時候,大概90年左右,富庶地區的農民百姓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