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氣,將這封聖旨開啟的時候。
李承乾做這些的時候,遠在萬里之外的長安,也有一個人恰好做了同樣的事情。
當然這是巧合,現在的大唐也沒有那個實力將各地時間給統一。
今天的長安城註定是一個熱鬧的長安城,因為在大唐徹底拿下高句麗之後,《大唐週報》自然是第一時間對外發行了最新的文章,為的就是向大唐所有的百姓宣告這個好訊息。
整個長安城都為此振奮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高句麗這個國家大唐的百姓們也不是說毫不知情,至少長安城的百姓是知道的。
所以大唐陛下前往泰山封禪,而長安也要在同一天舉辦祭天儀式,到時候希望長安附近的百姓都能來參加。
這樣的大事,長安的百姓們自然是不會錯過的。
就跟幾年前那一次閱兵儀式一樣,只不過是今天的廣場之上聚集起了大量的百姓,所有的百姓都按照一定的劃定區域入場。
同樣長安十六衛留守計程車兵則是將整個廣場以及周圍都按照區域劃分,容納更多百姓的同時也讓這些區域不至於出現踩踏事件。
作為大唐的一件大事,今天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各種節日,但大唐從今往後徹底消滅了所有腹地所有國家,這也意味著大唐日後的發展將會穩步向西。
所以李恪自然也是安排了電線從大唐不夜城拉到這裡,然後在將喇叭也安排了起來。雖然這些喇叭跟後世沒法比,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多年後廣泛存在於農村村長家的大喇叭水平。
但傳遞聲音等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而李恪所設計的這些喇叭,覆蓋的整個廣場至少可以讓今天趕到的幾十萬百姓人人都可以聽清楚說的是什麼。
今日的流程由文化部和宣傳部共同制定,這些李恪沒有參與。
當按照李淳風和袁天罡所定的良辰吉時,作為這次祭天主持的文化部部長褚遂良宣佈祭天儀式正式開始。
就在祭天儀式開始的時候,他們城後的明德位置傳來了一些士兵的大吼:“聖旨到!”
突如其來的喊聲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過緊接著一隊騎兵就向這個方向順著中間的道路快速而來,而中間騎馬而來的則是常林。
看到常林,大家都愣了一下,常內侍不是跟著陛下去了泰山嗎?難道又趕回來了?
李恪都愣了一下,不過現在他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常林則是直接走到了講話所用的講臺之上。
先是給李恪這邊認真的行禮之後,常林才開口道:“殿下,我帶著陛下從泰山書寫的旨意回來,要在祭天儀式上宣讀。”
“常內侍你開始吧。”李恪點點頭,李世民要宣旨,誰還能阻止不成?
站在話筒前面的褚遂良則是快速更換了話語,“下面有請內侍省內常侍常林宣讀陛下聖旨。”
常林給褚遂良回了個禮節,然後才走到話筒前面,開啟了自己手裡面的聖旨。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留守官員接旨。”常林先是開口道。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這個聖旨的格式明顯不對,這應該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聖旨,不過三省官員立刻從自己的位置上站起來,然後彎腰行禮。
這樣重大的場合大唐並不要求跪接,所以彎腰行禮即可。
“自盤古開天,三皇定國,五帝開疆。我中原形成華夏之文明,自此成天下中央之國,乃中國也。”
“自三皇定國算起,我中國之文明傳承不下五千餘年,五千年餘年間,中國之百姓,傳承從未斷絕,從倉頡造字,透過石刻,龜刻,竹簡,文字記錄著中國文明綿延流傳。”
“期間王朝更迭,災難輪轉,但中國之百姓,中國之文明卻在文字當中一樁樁,一件件記錄著這片富饒天擇之地的興衰榮辱。”
“人會老去,王朝也會消散,但傳承不會,文化不會,文明更不會。”
“濃縮著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太多的奇蹟。而今,雖我大唐繼承前朝之局面,成為這片土地上新的王朝。但大唐也依然是我中國文明中的一段。”
“但大唐也許會成為未來我中國文明最為璀璨的一段,迄今為止,大唐立國不過二十餘載,卻已逐步收回我曾經中國子民四散擴充的諸多國土。”
“而今,四海歸一,四處流散之中國子民也迴歸大唐懷抱,天下一家。但我大唐皇室卻承前所未有之重責。”
“大唐非李家之大唐,乃天下百姓之大唐,大唐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