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傳過來,你親自看一看。”
淑嘉嚇了一跳:“沒事兒也要折騰出事兒來了,”也對,如果真是大病,必須會通知自己的,又嘆道,“何必瞞著我呢?唉,姐妹幾個,沒一個能在老父榻前侍奉的啊。這一個是這樣,裕王府裡現在也離不得那一個。”
“這有何難?明兒把蔣霆調回京不就得了?”
“又來胡說?怎麼能為這樣的事情就隨意調官員呢?”
“是不是隨意,我說了算!”胤礽說得很隨意。
“……”淑嘉有片刻的無語,不過淑嫻回來,確實對父親有好處,也就沒有硬攔,“別誤了正事兒,旁的,你隨意也沒關係。”
“噗。”胤礽忍不住笑了。
“笑什麼呀?”
“沒有,沒有,絕對沒有。”
兩人又胡侃了幾句,東拉西扯,前言不搭後語,就是要這麼個氛圍,胤礽的神經一直繃得很緊。康熙的喪事,傷心耗去了他很大的心力。康熙遺留下來的攤子也很爛,先說家事吧。光是那一堆太妃就夠他受的了,又有,這一堆弟弟們要如何安排?
現在還能說是守喪不亂改,埋了康熙過了年,再沒有動作,那就要有不好聽的話傳出來了。哪怕現在不傳,百年之後,後人也要說三道四。
又有朝廷,自繼位以來,可以說是實際了政權的平穩過度,但是問題依舊一籮筐。
上臺了,不是馬上就可以辦你想辦的事情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可不能胡攪一氣。國家弊端再多,你且不能動,把人理順了再說。是的,官員聽皇帝的,拉幫結派的人沒膽量跟這一位作對,但是,皇帝可信任的心腹實在太少了!
這些人,是先帝留下來的,合用,但是與原太子現在皇帝並不特別親近。
針對上述問題,胤礽一直在思索著方法。
今天也是巧了,遇上一件喜事,又被老婆叫來,胤礽也就“偷得浮生一點閒”,真的只有“一點閒”,他得在下鑰之前趕回乾清宮去繼續守孝。
淑嘉這裡,也有事要做,她想馬上吩咐了紅袖,明天帶上人回家看看石文炳,然後回來彙報。
—————————————————————————————————————————
淑嘉的侄子兼外甥的滿月酒過後,很快,奉移山陵的工作就拉開了序幕。
首先,要把山陵,也就是墳地都準備好了。其次,是一系列流程需要準備的車馬、人員、儀仗、祭品等等等等。
然後,大家在朝上接著吵架!
沒錯,吵架!
爭吵圍繞著一箇中心:皇帝要不要親自送靈?
因為順治的喪禮,康熙要去,被當時的太后給攔了。有這個例在,現在還有一個現成的太皇太后在。皇帝你去不去呢?墳地遠啊!又是運棺材,路上快不起來,大冷的天兒,您很重要啊。
胤礽是一定要去的,他還記得要把胤禔給放出來的話,胤禔都出現了,他怎麼能夠不去呢?
胤礽的論點是:當時康熙年紀小,太后是愛護他。我現在是成年人了,一定要去!
彷彿嫌不夠熱鬧似的,皇后表示也要跟著去,太皇太后也要去。淑嘉這麼做,是因為在她的印象中,這種送葬的事情都是全家一齊出去的。太皇太后則是因為,她想送康熙最後一程。
內務府想哭:咱們拼了老命地做你們的衣服鞋襪、首飾用具還不算完,你們又出么蛾子 !
內務府首先做的是皇帝的一東西,這個是急需要用的,大多數好手先忙這個,這一部分已經做好了,皇帝出行是沒問題了。大行皇帝喪事用品也是一直在做的,都準備好了。
然後是太子的東西,他出頭露臉的機率也比較大。至於一向不太管事的太皇太后,與很安靜的皇后,日用品可以先做好,宮裡用的步輦什麼的也可以先做著,更多的儀仗只要在年前做好,正旦可以用就行了。
朝臣們爭,內務府是很淡定的,反正不管皇帝去不去,咱們的差使都辦好了。現在兩個女人橫插一槓子,他們想死的心都有了。
皇帝居然還同意了!
媽呀!趕緊抄傢伙加班吧!
終於,內務府在限定日期前把事情辦好了。後宮兩大巨頭跟著送葬隊伍到了景陵。
胤礽是先步行一段,再乘輿。眾人亦效仿,先走一段,再騎馬的騎馬、坐車的坐車。大冷天兒的跑到了墳地裡去。
一開始,什麼都很順利。皇帝很乖,按著禮部擬的過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