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這裡投資,最看重的就是‘七里營’這個品牌和眾多先進、模範營造出來的獨有環境。”
“2005年10月底,七里營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利稅分別達到36�2億元、10�9億元和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9%、72�6%和85�7%,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市首位。其中財政收入全市第一;農村勞動力轉移全市第一;固定資產總投資額全市第一……”梁常運用數字和排名證實了七里營經濟發展的實力。
如今步入七里營,村村柏油路相通,家家用上自來水,住宅寬敞明亮,樓房鱗次櫛比,百姓安居樂業,到處洋溢著積極、健康、文明的社會主義新氣象。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昔日試驗田今朝新農村(2)
富裕後的七里營鎮加大了科教、衛生、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少有所學、貧困者衣食無缺的總體目標。記者看到,在這裡,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在節日、休閒時節自排自演、自娛自樂;沒有封建迷信、賭博現象,勤儉節約、尊老敬老蔚然成風;人們講文明、講禮貌,鄰里團結,和睦相處;定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教育。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去年視察七里營鎮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重新制定完善發展規劃,把七里營鎮建設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梁常運告訴記者。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
七里營鎮的農業,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以糧棉雙高產而聞名;如今七里營鎮的農業,更是一派勃勃生機。
“科技+公司(基地)+農戶”、科技資訊進萬家、節水灌溉工程、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這些詞不時從七里營人的嘴裡迸出來。以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龍泉高效農業觀光園區、肉牛飼養園區為主的3大園區;以優質小麥種子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和10萬頭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為主的3大基地;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種子產業化基地、中國農科院小麥育種試驗基地……這是七里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成果。
建設新農村,不僅是生產發展,更要環境優美,七里營人站得高。
造紙、製藥這些產業在為七里營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汙染。在一些村莊,可以聞到刺鼻的味道。為保護家園,七里營在河南首家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的口號,先後投入資金3億多元,用於水汙染治理。並把治汙的“利劍”直指汙染最重的造紙行業,先後關停不合格的造紙廠39家,減輕了造紙廢水的汙染壓力;同時,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
“按照‘規劃科學、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配套齊全’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全鎮有33個村完成了新村規劃方案,基礎設施建設將更加完善,全鎮公路里程達到100多公里,形成三橫五縱、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路;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開發旅遊建設,形成以劉莊、毛主席視察田、龍泉‘三點一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旅遊線路。”七里營將繼續走向發展的康莊大道。
七里營大事記
1982年,七里營人民公社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3年11月7日,掛了25年的“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的牌子悄悄地被摘下,靜靜地放入了歷史浩卷裡,七里營撤社建鄉。
1984年,全鄉基本實現了土地承包到戶。
1996年2月18日,經濟的發展使七里營更上一層樓,撤鄉建鎮。
點評
堅持經濟發展是七里營的主旋律
農村“人民公社”作為一種理想化了的農村社會基層組織,在中國農村大地延續了25年,農村的“一大二公三純”式的窮過渡也搞了20多年……作為“人民公社”濫觴之地的“七里營”,在曲折中,本能地對冒進的“人民公社”機制進行了“修正”,“按勞分配”,“生活資料永遠歸社員所有”,允許社員私人養殖家禽家畜……20多年裡仍在七里營潛行:畜牧業在發展,興修水利平沙治鹼、糧棉以雙高產而聞名於全國,農機化在進步,社隊企業如雨後春筍……今日的七里營更是一派百業興旺、欣欣向榮的景象。將近50年的歷史,七里營裡的主旋律是“發展”的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