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制派的矛盾,瞬間變得激烈並且無法調和。
由於統制派的主張得到日本陸軍大多數中上級軍官的支援,他們在與皇道派的鬥爭中逐漸佔據了上風。荒木貞夫就任陸軍大臣後,皇道派的青年軍官曾期待他實施“革新”荒木也成為這些人的後臺。正是由於這樣的人緣,才得以阻止青年軍官卷入血盟團事件和五一五事件;但是在另一方面,這也造成了這些軍官有恃無恐、言行動輒越軌的後果。
次後,荒木貞夫辭職,由林銑十郎大將接任陸軍大臣。他得到宇垣派和南次郎派的支援,把統制派中堅人物永田鐵山提升為軍務局長和少將,這是僅次於陸軍大臣和次長的實權職位。至此,統制派取代皇道派,確立了對陸軍的絕對支配權。
在制訂日本全國“統制化”的計劃時。需要軍事以外的政治、經濟知識,因此統制派幕僚曾向官僚、財界和學者求援,逐漸同政界和財界的上層建立了緊密接觸。永田鐵山就是這個接觸網的中心人物。
可以說,他就是統制派的核心。
控制了軍部以後,為保持軍隊上下一貫的統制、爭取合法掌握政權。統制派不斷尋找機會打擊皇道派。混入皇道派內部的統制派間諜佐藤勝郎向憲兵隊告發了皇道派軍官的政變陰謀,致使皇道派成員村中孝次、礬部淺一、片網太郎等人被捕。雖然此後陸軍軍法會議以“證據不足”為由未起訴這些人,但陸軍省還是以“在士官學校散發怪異文書”為由免去村中和礬部的職務。皇道派對此極為不滿,認為這是統制派一手製造的陰謀。
統制派打擊皇道派的行動並未就此停止。陸軍大臣林銳十郎借人事調整之機,將一批皇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