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牽��ň煥止��棵蝗私�住�

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武當山天柱峰,天柱峰主要古建築有金頂和紫金城兩處。金頂也叫金殿,是全國現有10座金殿中最為完美的一座,為永樂年間原物。該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高5�5米,面寬5�8米,進深4�2米,全為銅鑄重簷廡殿式仿木結構建築,總重達80餘萬斤!

金殿內神像、几案、供器等皆銅鑄鎦金。其工藝之精緻,形式之優美,體現了明初工匠高超的鑄造、裝配和餾金技術,反映了15世紀我國鑄造工藝和金屬建築的輝煌成就。全部構件在北京鑄成後,由運河經南京溯長江至漢口,再經漢水抵均州,然後運往武當山組裝而成。

明成祖朱棣非常重視太和宮金殿的鑄造和運輸,《均州志》記,“大嶽太和宮……皇上獨重其事,冶銅為殿,飾以黃金。”永樂十四年九月初九,為運送金殿,明成祖朱棣還專門對都督何睿下有聖旨:“今命爾護送金殿船隻至南京,沿途船隻務要小心謹慎,遇天道清明,風水順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注意清潔。”在當時運載和吊裝技術尚不發達的條件下,把幾十萬斤重的金殿搬運到險崖峭壁的武當山上組裝是一項極其艱鉅的工程。金殿安裝好後,永樂十五年朱棣將武當山改名為“大嶽太和山”並給五大宮敕賜新名。永樂十六年十二月丙子期,武當山宮觀建成,上親筆制碑文以記之。

武當山紫金城建在海拔1600多米的武當山峰頂,亦名紅城,或皇城,因金殿在上而得名,建於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城高數丈不等,南城門牆基厚2�4米,牆頂厚1�26米,城牆牆基周長344餘米,全城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環繞天柱峰巔。其城牆由每塊重達千斤條石依巖砌成。城牆上四方各建一座仿木石建築天門,象徵天闕,全城有東西南北城門,只有南城門可通。全山的宮觀,路橋門牌,一水一臺,都經聖手擘畫,仙筆點染,役使鬼斧神工,遂使一氣呵成……

牛孝文:均州城內方外圓,漢江水由西而來,繞城北沙洲,至槐樹關和滄浪亭向南,經城東於龍山腳下折流東南。

聊舉城外東北方的“滄浪”而言,神州大地有文字記載的滄浪者不下五處,一是魯澤縣,二是興國州,三是沔陽州,四是常德之龍陽,而最具權威的記載卻是均州之滄浪,它以其不爭的事實,奠定了神州諸多“滄浪”之名中的絕對正宗的地位。“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漢水中有洲曰滄浪洲……滄浪者,水色也(《水經注》)。”“漢水重濁,與大河相似,自均州以下,水為之一清,故曰滄浪之水(《襄陽志》)”。有七言律詩曰:“危亭高聳白雲顛,孺子歌處石上篆。綠水縈迴深淺漲,春風搖曳往來船。魚遊波面全如意,人坐鏡中半若仙。千古滄浪留勝景,濯纓濯足樂陶然。”均州之滄浪亭,築在江水回流之處的峭崖石壁之上,林木蒼翠,崖水相映。臨江的陡壁上有座兩層的古色古香的木樓,在正屋和庭院兩側的廂房後,便是一座古亭。山頂上一棵大槐樹,樹冠遮蔭數餘里,直過漢江到彼岸,在樹蔭下有一處渡口,如梭的渡船真可就是好乘涼了。因為這株古槐樹,這裡的地名就成了“槐樹關”,這一景也就喚作“槐蔭古渡”。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均州聖地:永遠的滄浪綠水(4)

臨江的那面刀劈斧砍般光潔平直的崖壁上,鐫刻著四個斗大的紅字:“孺子歌處”。這一處的來歷牽扯著三位歷史人物的傳說。《孺子歌》是先秦南方民歌的代表作,這裡的達官貴人和婦孺百姓,莫不信口而來,自由吟唱。當年孔仲尼率眾弟子周遊列國,路經滄浪:“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離婁上》)”。孔聖人就是孔聖人,開宗立派的一代先哲。我們完全可以想見,一路風塵、一襲長衫、由魯至楚的孔老夫子,聞聽《孺子歌》後的震撼,深省歌中所言的清靜恬淡、自由取捨的哲理。於是,他就諄諄叮囑弟子們將那其中的精髓銘記於心。

“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好姱佳麗兮,牉獨處此異域。”這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詩句。他因遭讒被疏憤然遠遊,來到漢北並在此生活了很久,也寫下了一系列偉大的愛國主義詩篇,《九章·抽思》便是此時的吟唱。在其《漁父》中有明確的記載,當屈原大夫行至武當滄浪時,也清清楚楚地聽到了那支《孺子歌》。因為有了滄浪,才有了這支歌,也因為有了這支歌,滄浪綠水才得以千古流傳。

要說的第三位人物,應該是世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