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炊緣饋�
“屬下附議蘇大人的意見。領地北有東胡虎視眈眈,雖有督相公主之親,然而國家利益之前未有重者;東臨境外高夷,東北接壤穢盟,皆虎狼之鄰,此乃後顧之憂。燕國殘弱,齊、趙、中山必急謀其地,若我軍貿然而入,無論勝負都將為他人做嫁衣裳。負者,燕國經過我們的侵襲會變得更加殘弱。勝者,以我們現在的實力,也必慘勝,恐怕不等我們穩定局勢,齊、趙等國已經大兵降臨,以我們現在的實力豈能是這些國家的對手。而且提早暴露我們的野心,定會遭到所有鄰國的猜忌,再想獲得像現在這般平和的發展環境根本就不可能了。此為生存之憂。未見其利,先見其害,主人不可不慎。”淡顏侃侃而談。
眾臣紛紛點頭,三人所言雖然考慮的角度不同,各有其一定的道理,樂將軍是從軍事角度上考慮,現在確實是千載難逢的進取燕國的大好時機。蘇、淡兩位大人說得更符合領地的實際,正如淡顏所言,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而且這害的後果太嚴重,嚴重威脅領地的生存。所以大部分人都傾向於蘇、淡兩人的意見。
凌雲志微微一笑,說出一個驚天的秘密,眾臣恍然大悟,喜笑顏開,紛紛獻策,共商發展大計。
十日後,領地的第一次朝會在仁安大殿舉行,文臣立於左,武將立於右。
文臣計有鬱心怡、毋月、蘇煥、董先良、韋嘯、淡顏、蕭會、單延方、譚貢、施英、翟方、伊寅、南宮吟、馬義山、白玉妃、柳乾、席季、賈路、鄭房、公孫樂、祁輝、祁珊、汀遠、公冶明、尹文、管通、蕭蘭、林格。
武將計有宇文芳華、聞莘、樂毅、秦開、冷風、無匣、滕毅、竇章、仇戈、凌諸、寧銅、白起。凌衛、毋麟、達什三為副將因為師團駐守邊塞沒有回來參加朝會,白起仍然是個孩子,本不應參加朝會,凌雲志為了讓他提早適應,所以也以副將身份參加了朝會。
蘇煥首先出班,宣讀公子職任命書,“鑑於子之篡國,殘害太子平、公子和等王家重臣的殘暴忤逆行徑,本公子決心重整國政,恢復朝綱,茲任命凌雲志為遼安君,領公爵,燕國將軍,命其代本公子行事,欽此。”
所謂名正言順,眾臣大喜,齊跪在地,“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大禮參拜, 眾臣做得有模有樣,全賴淡顏教授。
第一卷 暢想 第三集 曉色雲開 第十一章 發展大計(3)
凌雲志看了看臺階下跪拜的眾文武大臣,朗聲道:“諸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主公。”眾臣一拜,起身站好。
凌雲志巡視了眾位大臣一遍,稍許說道:“諸位大臣,皆我領地棟樑之才,領地為我立根之本,當為領地謀。夫天下諸侯分據,征伐日久,各有其國。今燕國君臣失矩,國弱民散,積重難返,本公夜觀星象,其月餘將有大兵侵襲,亡國之相也。燕亡,我必接強鄰,南有虎狼之鄰,周有邊塞諸國,非領地之福也。古人云:未有遠慮,必有近憂。為領地慮,當早定發展之大計。諸位愛卿,請暢所欲言,共謀良策。”
凌雲志定下了為領地謀的基調,令諸臣精神振奮,淡顏出班,說道:“主公聖明,臣等心悅,太公曾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主公天性仁厚,雖居小地,然仁政遍施,與萬民同憂同樂,救流民於水火,已居大義大德,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使萬民生財、安居樂業,仁德義道之所在,天下望歸。實乃詔命於天的治亂、統民、救世、一統天下之人主,臣等願輔助明主造福天下之民。”
凌雲志定下了基調,淡顏則更進一步提出了一統天下的宏偉目標。
群臣齊刷刷跪下,大聲齊呼,“臣等願永遠追隨主公,一統山河,造福天下之民。”
凌雲志起身跪下,朗聲道:“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
群臣激昂,喜悅、振奮的氛圍充溢在整個大殿之中。
眾文臣武將紛紛發言,發言涉及軍政各個方面,既有長遠之策,又有近期之目標。
凌雲志吩咐給群臣賜坐,眾臣暢所欲言,獻計獻策,不知不覺間朝會已經進行了一天一夜。
旭日東昇,朝氣蓬勃。
凌雲志總結了眾臣所言,宣佈了當前應該抓好的八件大事。
一是吸引人才,分別於武城、襄平兩地設立招賢館,吏司派員負責,凡有一技之長者,不論出身,唯才是用;眾文臣武將均有舉薦人才的責任,凡舉薦人才者,給予重獎;凌雲志將選擇合適時機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