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年)用銅鑄造的,至今仍儲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這種炮,元末農民起義軍曾使用過,重量大約有三百多斤到五百來斤。參加元末農民起義的張士誠,在1356年還鑄造過鐵炮。
到了明代,火藥武器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飛彈”。“飛彈”,也叫“震天雷炮”,球形,用竹木紮成,再在表面糊以紙,球身裝上兩個象鳥翅膀一樣的東西,球內裝上火藥和引火線,引火線燒完,火藥就會爆炸,殺傷力很大。
大約在這前後,前面說到的“火箭”,也有了新的用法。那就是在火箭上綁一個裝有火藥的火藥筒,點燃引線後,火藥很快就散發出猛烈的氣體,向後噴出,把火藥射向遠方。不過,每次只能射一箭,不夠理想。於是,有人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把幾十支箭裝在一個大筒裡,各支箭的引線都與另一根匯流排相連;匯流排點燃後,傳到各支箭的引線上,使所有的箭同時發射,威力自然也就大得多了。
還有一種“神火飛鴉”也是在明代發明的。具體做法是:把箭筒紮成形似一隻烏鴉的東西,肚內塞滿火藥,每支翅膀下裝兩隻起花,烏鴉背上留一個洞,把引線與四隻起花相連,引線點燃後,四個起花也很快燃著,能射百來米遠。著地時,鴉身火藥爆炸,起火焚燒敵人營壘,在這之後,人們還創造出“火龍出水”。它是用五尺來長的大竹筒做成龍形。龍身前後各扎兩支火箭,稱第一級火箭,龍腹內又裝上幾支火箭,稱第二級火箭。作戰時,把第一級火箭點燃,將龍身推出去,如火龍出於水。飛到二、三里遠時,引火線又燃著第二級火箭,“藥筒將完,腹內火箭飛出,人船俱焚”。這種“火龍出水”,是最古的“兩級火箭”,現代的火箭製造,也是參考了這種原理的。
明代以後,火藥使用更為廣泛和普遍,類似地雷、水雷、炸彈等武器都陸續創制出來了,並用於戰爭。因此,就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大約早在八、九世紀時,我國的硝石就透過阿拉伯商人傳到阿拉伯、波斯等國。阿拉伯人稱硝石為“中國雪”,波斯人稱“中國鹽”。當時是作治病藥物用的,不懂得這是火藥的一種原料。十三世紀前期,蒙古人和阿拉伯人作戰,因蒙古人使用了火藥武器。於是火藥武器傳到了阿拉伯,據阿拉伯兵書記載,當時傳去的火藥武器有“契丹槍”和“契丹火箭”(阿拉伯人稱中國為“契丹”)。隨後,阿拉伯人也學會了製造火藥的技術,又把這項技術傳到了歐洲。從此,歐洲人也開始製造火藥和使用火藥武器,並且透過他們傳到世界各地。
四十一、懲貪官,獎廉吏
──朱元璋打擊貪汙
陳梧桐
百僚己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猶擁被。
據說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以後寫的一首詩,表明他的辛勤。朱元璋的確是個勤於政事的皇帝。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閱公文,晚上還要工作到深夜。他經常換上百姓的衣服,出外私訪。有一天,他跑到羅復仁家,想看看這個陳友諒(陳友諒,元末農民起義的一個將領,後成為地方割據勢力。1363年,為朱元璋大敗於鄱陽湖,至九江口中箭死。)的舊臣,表現怎樣。羅家在南京城外一個小巷子裡,房子破破爛爛,屋裡也沒有什麼傢俱。羅復仁正扒在梯子上刷牆壁,一見皇帝來了,慌忙叫妻子端個小凳子來請皇帝坐。朱元璋見他為官清廉,窮到如此地步,很不過意,忙說:“好秀才怎能住這樣破爛的房子!”就賞給他城裡的一所大房子。相反,對那些貪官汙吏,朱元璋一經查實,執法極嚴,從不寬容。
朱元璋為什麼能這樣獎廉吏而懲貪宮呢?原來,朱元璋(1328~1398年)本是安徽濠州(今安徽鳳陽)農村的一個窮和尚。透過參加農民大起義,他推翻了元朝的腐朽統治,奪取到全國政權,建立了明王朝,登上皇帝的寶座。從此,朱元璋就總想著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再發生農民起義。他總結元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吏
治的腐敗,是造成元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元朝後期,政府公開賣官器爵。很多官吏用錢買到官做,就想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貪汙盜竊,敲榨勒索,根本不顧人民的死活。連那些奉皇帝之命到各地“問民疾苦”的宣撫官,也是見錢眼開,大收賄賂,貪贓枉法,胡作非為。老百姓編出民謠,詛咒他們說:“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官吏都歡天喜地,百姓都啼天哭地。”百姓活不下去,只好鋌而走險,起來造反了。從這裡,朱元璋認識到,吏治的好壞,是關係到能否鞏固統治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