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將令,不得擅自行動。他們親自指揮萬餘人出陣迎擊劉秀。漢軍由於接連勝利,膽氣更壯;而新軍士兵大都是臨時脅迫來的農民,他們痛恨王莽,都不願意打仗;諸將又藉口“不許擅自行動”的命令,樂得按兵不動。因此,漢軍衝入新軍陣中,竟沒有遇到多少抵抗。鬥志旺盛的漢軍,猛衝猛打,新軍招架不住,隊形頓時大亂。在混戰中,王尋被殺,新軍四散逃竄。

新軍兵敗如山倒的情景,昆陽城上的守軍看得一清二楚。王鳳、王常指揮漢軍乘勝殺出,夾擊新軍。在漢軍的大舉反攻中,王莽的幾十萬大軍象山崩一樣地潰敗下來。他們爭著逃命,互相沖撞踐踏,死傷不計其數。天公也好象有意同新軍開玩笑似的,正當新軍潰逃的時候,忽然狂風呼嘯,雷聲轟鳴,天昏地暗,大雨傾盆,昆陽城北的滍(zhi志)川也暴漲起來。風聲、雷聲、雨聲、水聲和漢軍的喊殺聲匯成一片,簡直要把喪魂落魄的新軍淹沒了。新軍中的虎、豹、犀、象等野獸,在這樣少見的惡劣天氣中,嚇得四腿打顫,早已脫韁逃散了。在漢軍的追擊下,新軍掉到水裡淹死的就有一萬多人。淄川被新軍的屍體堵塞,水都不能暢流了。只有王邑、嚴尤率領幾千人,騎著馬,踩著新軍屍體,渡過滍水。狼狽地逃回洛陽。漢軍取勝後,又分兵兩路,以風掃殘雲之勢,攻下洛陽和長安,推翻了王莽的統治。

昆陽之戰是綠林起義軍推翻新莽政權的一次正義戰爭,也是一次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在我國古代的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十八、“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黃巾起義

潘國基

在現在的河北省平鄉縣,流傳著東漢黃巾起義領袖張角到鉅鹿落戶的故事。相傳張角的老家原本在山東,因為連年饑荒,就帶著兩個弟弟逃荒到了鉅鹿。張角有一身好武藝,為人正直,敢為百姓申張正義,深得群眾愛戴。後來就在鉅鹿開場收徒,傳授武藝,並在那裡落戶。這個傳說反映了黃巾起義領袖為人民所敬重愛戴,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東漢農民起義是和天災人禍聯絡在一起的。

東漢中期以來,由於豪族地主大量兼併土地,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政治極端腐敗黑暗,加以自然災害相繼不斷,使農民陷於死亡的境地。因此,從漢安帝即位以來,到黃巾起義爆發前夕,共計七十餘年的時間,農保起義幾乎連續不斷。僅在黃巾起義前的三十餘年中,見於史書記載的農民起義就不下二十餘次。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浪潮的普遍高漲,預示著一場更大規模的、全國性的革命風暴即將來臨。這就是張角領導的黃巾大起義。

張角,本是道教中太平道一派的首領。他自稱“大賢良師”,以傳佈太平道為名,利用行醫治病為手段,在農民中秘密進行組織起義的活動。開始,東漢政府認為,太平道是勸人為善的“善道”,並沒有引起注意,使太平道得以順利的發展。

張角繼續擴大組織的範圍,派遣八名弟子,分別到各地進行傳道。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參加太平道的人越來越多,遍及青、徐、幽、冀、兗、豫、荊、揚八個州(包括今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江蘇數省),入道群眾達幾十萬人之多。為了將分散在各地的力量組織起來,他們把人道群眾編為三十六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立一“渠帥”,由張角統一指揮。

眼看時機一天天成熟,他們決定在“甲子”年(即公元184年)發動起義,還頒佈了四句口號,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蒼天”就是指東漢,“黃天”則是張角自稱。同時,他們又派人在京城洛陽的寺門及州郡官府的牆上,用白土寫上“甲子”兩個大字,作為起義的暗號和標誌。

公元184年,大方馬元義先調劑、揚二州的數萬名起義群眾,趕到鄴縣(今河北臨漳縣)集中,準備配合京城及各地的起義。馬元義又幾次到洛陽,組織宦官封諝(xu虛)、徐奉等為內應,約定在這年的三月五日一同起義。但是在二月間,起義軍內部出了叛徒唐周,把馬元義的起義計劃向東漢政府告密。東漢政府立即採取措施,首先在洛陽實行大搜捕,對起義進行殘酷的鎮壓。結果,馬元義被捕,在洛陽犧牲;信奉太平道的一千多名官兵、百姓,也遭到了屠殺。同時,東漢政府又下令冀州官府,搜捕張角等人。

張角知道事情已經洩露,就連夜派人通知各方,立即舉行起義。起義軍頭上都裹著黃巾,作為標記,因此稱之為“黃巾軍”。這次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終於提前在二月爆發了。

黃巾起義爆發後,張角自稱“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