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王雖然不給我等情面,也不管北方百姓的死活,但有一個人是能勸動他的?”

太史慈急忙問道:“何人?”

諸葛亮笑道:“當今聖上,楚王的皇兄!”

徐晃點頭道:“皇上畢竟和他兄弟一場,若是替百姓向他求糧,他恐怕也得給點薄面!”

三人連夜求見,與劉辯陳述此事,劉辯怒道:“你們攻打壺關的時候,怎麼沒有和朕商量此事啊,如今可好,把楚王得罪了,現在還要朕出面求饒!”

諸葛亮道:“聖上,糧食重要,關及北方百姓之存危,但壺關卻關係到聖上能不能保住江山,故不得不收復啊!”

劉辯對諸葛亮還是比較信任的,見他如此說,也只好嘆了一聲,道:“好吧,容朕思良一夜,明日來拿,快點遞過去,無論怎麼說,北方百姓就是朕的命根,餓死一個,朕的心都如刀刺啊!”

復又對諸葛亮道:“臨時削減百官的糧俸吧,朕皇宮的用糧也儘量縮減,只要不餓死就可以了,盡力保住百姓,朕再無能,也不能讓百姓活生生餓死!”

諸葛亮恭身道:“聖上仁德寬厚,天必佑之,此乃百姓之福!”

劉辯揮了揮手讓他們都下去,一個人琢磨這個信函該如何寫,提筆的霎那間,他回憶起小時候在宮廷大學之中,年輕子弟們都暗中諷刺自己,劉協處處為自己辯護,想起他六歲之時能讀的書比自己還多,心中也是慚愧。

南方這些在劉協的治理下,百姓也是安居樂業,不僅暗歎若是當年得到太子之位的是他,自己出京城任一個藩王,倒也是各得其所。

劉辯掌權之後,對皇帝之位反倒越看越輕,只是群臣百將不願放棄,自己也不好開這個口,所以希望南北方和平,兩地百姓免了戰亂之災,他也就心中寬慰良多。

他這麼想,諸葛亮和其他人卻未必這麼想,劉辯知道他們還一心重奪江山,其實這哪裡是幫助自己,說不定是害了自己也未必,本來安穩的渡過去,自己還可以封個王,安享餘生,被諸葛亮等人這麼一折騰,恐怕皇弟劉協日後哪裡能放過自己啊。

重臣們有重臣的想法,大將有大將的想法,可有誰在乎自己到底是如何想的呢,劉辯望著龍案上的玉璽,暗自嘆了一口氣,思量半夜,終於寫了一封密函,用漆封好,讓諸葛亮尋人送給劉協。

第九卷 天下雲湧 第十六章 草原之鷹

華夏二年末的時節,劉協接到了皇兄劉辯的書信,忍不住想起當年的情景,也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是好,最終決定再一次支援北方,讓蔣琬準備一億石糧食換取幽州良馬,遂再也不去想此事,一億石糧食雖然不多,卻已經能夠勉強支援北方大部分百姓渡過寒冬,也許還會有很多人支撐不下去,不過這就和劉協沒有更多的關係了。

至於劉辯在信函中所說的留這兩州之地與他暫且治理,若是治理的不好,他甘願奉上兩州之地的說法,劉協不置可否,人在弱的時候什麼條件都可以接受,強的時候卻什麼條件都敢開,即使是兄弟又如何,天下只能一個人做主。

三年初三月,春,孫堅帶著定東軍來到雁門關,接替趙雲。趙雲留馬休的玉翼營和張南的徵北軍第十三營駐防,高順亦留在雁門關。

皇甫驪留下三部族,為孫堅的定東軍和高順等人提供補給,自己則和趙雲一道返回遼州,抵達遼州已經四月,他們整頓之後,採納皇甫驪的遊牧部落逐步推進的辦法。

趙雲領著五萬精銳騎兵,皇甫驪帳下精銳騎兵也有八萬人,八成的將領都是當年西園八軍出身,軍紀嚴明,所有軍備都是清一色襄陽制,戰馬也選用優良的河西馬種,加上彌加的三萬控鉉騎兵,總計十六萬餘萬騎兵向北征伐。

隨同前往的是四十餘萬南驪遊牧部眾,如果戰事需要,至少可以從其中選出二十萬人臨時上陣,而平時則承擔補給問題。

皇甫驪雖然在劉協默許下稱南驪王,但他並沒有實際的朝廷封賜,故此次出兵仍然高掛趙雲的大漢後將軍帥旗。

柯比能得知趙雲離去,乃大喜過望,帶其他六位王和峭王餘部向雁門關而去,打算自雁門關突圍。

柯比能等東胡七王在雁門關內擺開陣列,派人前去叫陣,挑釁守軍,在他們看來,漢人羸弱,除了趙雲就沒有什麼像樣的男人了。

孫堅聽到他們叫罵聲後,冷笑一聲,與韓當、程普道:“諸位與下去教訓這些蠻夷之輩!”

留高順、馬休、黃蓋和張南鎮守雁門關,孫堅帶萬人在長城下列開陣營,韓當領著定東軍僅有的五千騎兵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