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石的質地硬度適中,與目前大漢帝國採礦技術,生產力水平相適應。自然狀態多數呈淡紫色,少數呈黃褐色,但表面一經風雨侵蝕就氧化成美麗的紫色,紫色象徵著祥瑞,人們習慣把這一類石稱“武康紫石”。
玄黑色也就成了代表大漢皇帝和中央教廷的色彩。除了禁軍使用黑色的旗幟和圍領外,其餘軍隊不得使用黑色布料。
玄黑底紫色九龍圖成為帝王龍袍的標準圖案,玄黑底色紫色鳳凰圖案為皇后專用圖案,玄黑底色太極八卦圖案為中央道庭專用圖案,各州各郡道院為紫色底色太極八卦圖案。
紫色建築為中央機構標準色,也是公爵著裝標準色,除了黑色和紫色外,對其他色彩不做任何限制。
劉協沒有選擇金色,因為他認為金色過於富貴,容易讓人聯想到富貴不可及和奢侈,對大漢皇庭而言並不是最好的象徵色彩。
就建築主材上,隨著軍事的發展,維持木式主材的城市很難抵禦戰火是最主要的原因,羅馬城能夠在歷經戰亂後還能留下供人景仰的一角,無疑證明了石材比木製主材在城市建設上的優越性,但這並不值得推廣,對除了象徵中央權力機構之外的天京城大部分建築都還是採用了青石磚,青石磚是在青磚基礎上採納新工藝形成的新式建材,非常適合推廣,但除了主要城市外,對百姓的推廣還是進行限制,因為一旦百姓大規模採用,對土地的破壞也是驚人。
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流入大漢之後,印刷量一直很大,對大漢的建築影響也日漸增加,除了羅馬學者提出的方案外,大漢學者也提出了很多結合東西方色彩的方案,其中中央治略府就選擇了金陵學府出身的中央太學府建築學院士駱康的方案,這個方案在主體上也仍然採用了武康石,共分為六層,中央底層設了一個大廳,廳前設有羅馬式的拱門,而且大量使用羅馬習慣使用的火山灰混凝土。
整體建築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設有六個拱門,治略府大樓中央設有旋轉樓梯,採用羅馬式石柱進行支撐,在治略府中央大廳內豎立盧植的雕像,也是寫實風格。
選擇這份設計方案,更多是對大漢學者學習羅馬中的優異者的一種獎勵,也包含了劉協內心中的一種,希望中央治略府能夠在這個羅馬風格特徵明顯的建築中對大漢的治理更加理性化,希望此後歷代的三大治略公懂得用更多的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優秀,懂得使用邏輯學和分析學來處理政務。
中央皇庭和中央統帥府的設計則更多維持了傳統秦漢建築風格。也吸納了部分羅馬風格,不在採用單層制,而是選用了三層制,象徵天地人三級。屋簷穹頂很大,曲線不顯著,但簷端增加反宇;雕刻色彩裝飾很多,只是拋棄傳統的詭譎題材和誇張造型。走向了寫實和理性化,色彩也不再濃重紛雜,更多選用黑色和紫色。
秦漢建築奠定了中國建築的理性主義基礎,倫理內容明確,佈局鋪陳舒展,構圖整齊規則,同時表現出質樸、剛健、清晰、濃重的藝術風格,這些特點在中央皇庭和中央統帥府的設計風格上體現的非常清晰。而相對傳統秦漢風格,中央皇庭和中央統帥府也吸納了羅馬的寫實、輝煌特性。所採納的雕塑都偏向寫實性,追求幾何特徵和模擬人體比例特點。
與中央皇庭等中央權力機構建築不同,劉協為中央太學府選擇了羅馬學者馬克迪菲斯的中西合璧式建築設計方案,馬克迪菲斯的方案是在秦漢風格特徵上採用了大量的羅馬風格,是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採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築物。
選用這份設計方案,劉協的寓意很明顯,是希望中央太學府能夠打破傳統歧視觀念,正確吸納羅馬文明的優點,但不能放棄傳統華夏文明根基,使太學府更理性。
正如自己的恩師王樹安老先生所說的那樣,在遭遇其他文明的時候,不要選擇閉關自守,不要選擇全盤抵制,但更不能選擇全盤崩潰和否定自我。這才是優秀文明的特徵。
在中央統帥府和中央治略府之間保留的地段,劉協增加了中央法庭,但並沒有立刻設立中央法庭機構,只是選擇了一份偏向羅馬風格的設計方案,他知道這個機構的誕生是很快的事情。但沒有必要現在就誕生,他需要時間過渡,慢慢將監查和審判權力獨立出來。
實際上炎黃廣場周邊空出來的空間還很大。但這裡是中央權力機構集中的地方。寧可空著也不能建設其他建築。除了炎黃廣場,在城西還建設了百家廣場,和學府大道,集中安置了學府,未來的襄陽學府、長江學府、襄陽軍學府和襄陽理工學府都會搬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