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仍在向大氣裡排放大量含氯氟烴。韋恩·比德爾說,每年仍有2 700萬千克以上的這種東西在市場上銷售,價值15億美元。那麼,是誰在生產含氯氟烴?是我們……那就是說,許多大公司仍在其海外的工廠裡生產這種產品。第三世界國家要到2010年才加以禁止。 克萊爾·彼得森於1995年去世。他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獎。地質學家向來沒有這個資格。更令人不解的是,儘管他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堅持不懈,大公無私,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他也沒有獲得多少名氣,甚至沒有受到多大重視。我們有理由認為,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地質學家。然而,誰聽說過克萊爾·彼得森來著?大多數地質學教科書沒有提到他的名字。最近出版的兩本有關測定地球年齡的歷史的暢銷書,竟然還把他的名字拼錯了。2001年初,有人在《自然》雜誌裡就其中的一本書寫了一篇書評,結果又犯了一個錯誤,令人吃驚地認為彼得森是個女人。 無論如何,多虧克萊爾·彼得森的工作,到1953年,地球終於有了個人人都能接受的年齡。現在惟一的問題是,它比它周圍的世界還要古老。

第十一章 馬斯特·馬克的夸克(1)

1911年,一位名叫威爾遜的英國科學家經常爬到本尼維斯山頂去研究雲層的構造。這座山位於蘇格蘭,以潮溼聞名。他突然想到,肯定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辦法。回到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以後,他建起了一個人工雲室……一種簡單的裝置,他在裡面可以冷卻和溼潤空氣,在實驗室現有的條件下建立一個說得過去的雲層模型。 那個裝置運轉良好,而且還有個意料之外的好處。當威爾遜使一個α粒子加速透過雲室製造人工雲團的時候,它留下一條明顯的軌跡……很像一架飛過的飛機留下的凝跡。他剛剛發明了粒子探測儀,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亞原子粒子確實存在。 最後,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另外兩位科學家發明了功率更大的質子束裝置,歐內斯特·勞倫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造出了著名的迴旋加速器,或稱原子粉碎器,這類裝置在很長時間裡就是這麼稱呼的。所有這些新發明的原理大體相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即,將一個質子或別的帶電粒子沿著一條軌道(有時是環形的,有時是直線的)加速到極快的速度,然後砰地撞向另一粒子,看看撞飛了什麼。所以,它被稱之為原子粉碎器。嚴格來說,這算不上是科學,但一般來說是很管用的。 隨著物理學家建造越來越大、越來越雄心勃勃的機器,他們開始或推斷出似乎永無窮盡的粒子或粒子族:π介子、μ介子、超子、介子、K介子、希格斯玻色子、中間向量玻色子、重子、超光速粒子。連物理學家都開始覺得不大舒服。〃年輕人,〃當有個學生問恩里科·費米某個粒子的名字的時候,他回答說,〃要是我記得清這些粒子的名字,那我就成了植物學家了。〃 今天,加速器的名字聽上去有點像是弗萊什·戈登用於打仗的武器: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呀,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呀,大型強子對撞機呀,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呀。使用的能量是如此之大(有的只能在夜間操作,這樣,裝置點火時鄰近城鎮的居民才不至於注意到自己的燈光暗淡下去),它們可以把粒子啟用到這樣的狀態:一個電子在不到1秒的時間裡能沿著7公里長的隧道擊打47 000圈。人們擔心,科學家們在頭腦發熱的時候會在無意之中建立一個黑洞,甚至所謂的〃奇異夸克〃。從理論上說,這些粒子可以與別的亞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產生連鎖反應,完全失去控制。要是你現在還活著在看這本書的話,說明那種情況沒有發生。 尋找粒子需要集中一定精力。粒子不但個兒很小,速度很快,而且轉瞬即逝。粒子可以在短達秒(10-24秒)時間裡出現和消失。連最缺乏活力的不穩定的粒子,存在的時間也不超過秒(10-7秒)。 有的粒子幾乎捕捉不到。每一秒鐘,就有1萬億億億個微小的、幾乎沒有質量的中微子抵達地球(大多數是太陽的熱核反應輻射出的),實際上徑直穿過這顆行星以及上面的一切東西,包括你和我,就彷彿地球並不存在。為了捕捉幾個粒子,科學家們需要在地下室(通常是廢礦井裡),用容器盛放多達57 000立方米重水(即含氘相對豐富的水),因為這種地方受不到其他型別輻射的干擾。 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一個經過的中微子會砰地撞擊水裡的一個原子核,產生一丁點兒能量。科學家們透過統計有幾個一丁點兒而逐步瞭解宇宙的基本性質。1998年,日本觀察人員報告說,中微子確有質量,但是不大……大約是電子的一千萬分之一。 如今,尋找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