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三年,自鬱州歸降。
模孫景茂,冀州別駕、青州長史、隨郡太守、武城男。
景茂子彥遠,襲。武定中,北徐州司馬。
始睦來降也,與高陵、張炅、郭縕俱至。陵,蕭寶夤西討開府西閣祭酒。寶夤反,陵其黃門侍郎。關中平,還洛,歷尚書郎、定州別駕。齊文襄王作相,以陵頗有文學,引參賓客。終於徵南將軍、司空長史。贈驃騎大將軍、大司農卿。
顯祖時,有崔道固,字季堅,琰八世孫也。祖瓊,慕容垂車騎屬。父輯,南徙青州,為泰山太守。道固賤出,嫡母兄攸之、目連等輕侮之。輯謂攸之曰:“此兒姿識如此,或能興人門戶,汝等何以輕之?”攸之等遇之彌薄,略無兄弟之禮。時劉義隆子駿為徐兗二州刺史,得闢他州民為從事。輯乃資給道固,令其南仕。既至彭城,駿以為從事。道固美形容,善舉止,便弓馬,好武事,駿稍嘉之。會青州刺史新除,過彭城,駿謂之曰:“崔道固人身如此,豈可為寒士至老乎?而世人以其偏庶,便相陵侮,可為嘆息。”青州刺史至州,闢為主簿,轉治中。後為義隆諸子參軍事,被遣向青州募人。長史已下皆詣道固,道固諸兄等逼道固所生母自致酒炙於客前。道固驚起接取,謂客曰:“家無人力,老親自執劬勞。”諸客皆知其兄弟所作,鹹起拜謝其母。母謂道固曰:“我賤不足以報貴賓,汝宜答拜。”諸客皆嘆美道固母子,賤其諸兄。
後為寧朔將軍、冀州刺史,移鎮歷城。劉彧既殺子業自立,徐州刺史薛安都與道固等舉兵推立子業弟子勳。子勳敗,乃遣表歸誠,顯祖以為安南將軍、南冀州刺史、清河公。劉彧遣說道固,以為前將軍、徐州刺史。復叛受彧命。
皇興初,顯祖詔徵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固築長圍以守之。及白曜攻其城東郭,道固面縛請罪,表曰:“臣資生南境,限隔大化,本朝不以卑末,委授籓任。而劉氏蕭牆內侮,懼貽大戮,前遣崔啟之奉表歸誠,幸蒙陛下過垂矜納,並賜爵寵,慶佩罔極,應奔闕庭。但劉彧尋續遣使,恕臣百死。愚以世奉劉氏,深愆蒙宥,若猶違背,則是不忠於本朝,而欲求忠於大魏。雖曰希生,懼大魏之所不許。是用迷回,孤負天日,冒萬死之艱,固執拒守。僕臣白曜,振曜威靈,漸經二載,大將臨城,以今月十四日,臣東郭失守,於臣款彧之誠,庶可以彰於大魏矣。臣勢窮力屈,以十七日面縛請罪,白曜奉宣皇恩,恕臣生命。斯實陛下起臣死屍,肉臣朽骨,天地造物所不能行,而陛下育之。雖虞舜之貸有苗,姬文之宥崇壘,方之聖澤,未足以喻。既未奉朝旨,無由親馳道路,謹遣大息景徽,束骸歸闕,伏聽刑斧。”
既而白曜送道固赴都,有司案劾。奏聞,詔恕其死。乃徙青齊士望共道固守城者數百家於桑乾,立平齊郡於平城西北北新城。以道固為太守,賜爵臨淄子,加寧朔將軍。尋徙治京城西南二百餘里舊陰館之西。是時,頻歲不登,郡內飢弊。道固雖在任積年,撫慰未能周盡,是以多有怨叛。延興中卒,年五十。
初,道固之在客邸,與薛安都、畢眾敬鄰館,時以朝集相見,本既同由武達,頗結僚舊。時安都志已衰朽,於道固情乃疏略,而眾敬每盡殷勤。道固謂休賓、房法壽曰:“古人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信不虛也。安都視人殊自蕭索,畢捺固依依也。”
子景徽,字文叡,襲父爵臨淄子,加寧朔將軍。出為青州廣陵王羽徵東府司馬、大鴻臚少卿。出除龍驤將軍、平州刺史。卒,贈本將軍、南青州刺史,諡曰定。子休纂襲爵。
景徽弟景業,字文季。別有功,太和中,賜爵昌國子,加建威將軍。卒。子休緒襲爵,員外郎。
景業弟景淵,亦有別功,賜爵武城男。鷹揚將軍、平齊太守。卒於郡。
道固兄目連子僧祐。白曜之圍歷城也,僧祐母明氏、弟僧淵並在城內。劉彧授僧祐輔國將軍,領眾數千,與青齊人家口在歷城、梁鄒者明同慶、明菩薩等為將佐,從淮海揚聲救援。將至不其,聞道固已敗,母弟入國,徘徊不進。白曜圍東陽時,表請景徽往喻僧祐,乃歸降。白曜送之,在客數載,賜爵層城侯。與房法壽、畢薩諸人皆不穆。法壽等訟其歸國無誠,拘之歲餘,因赦乃釋。後坐與沙門法秀謀反,伏法。
子道寧,給事中。
僧淵入國,坐兄弟徙於薄骨律鎮,太和初得還。高祖聞其有文學,又問佛經,善談論,敕以白衣賜褠幘,入聽於永樂經武殿。後以僧淵為尚書儀曹郎。遷洛之後,為青州中正。尋出為徵東大將軍、廣陵王羽諮議參軍,加顯武將軍。討海賊於黃郭,大破之。蕭鸞乃遣其族兄惠景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