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午, 386旅舉行團以上幹部討論會,會議的焦點,便是伏擊地點的選定。伏擊地點離黎城太近,怕日軍一旦衝破包圍,我攻城部隊立刻陷入腹背受敵之困境;離潞城太近,敵人一旦發現情況不妙,又會調頭跑回城去。可兩城之間的大道邊,幾乎都是平坦的莊稼地,既沒有險峻的山峰,也沒有狹窄的山谷。大家圍坐在地圖前,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最後都把目光集中到一個地方:神頭嶺。

從圖上看,這兒的確是伏擊敵人的好地方,有高地,也有矮坡,公路從溝底透過。雖然溝不算深,但在平原上打伏擊,這已經是最理想的地形了。

此刻,陳賡捋摸著臉腮上黑密的鬍子說:“劉師長常講,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靠地圖吃飯要餓肚子的。我看,會就先開到這兒,馬上備馬,咱們先去現地看看再說……”

10多分鐘後,一行人各騎一匹戰馬向神頭嶺馳去。

在潞河村邊,大家下了馬,一邊觀察著周圍的地形和道路,一邊隱蔽地沿公路北面的山樑而行。只見邯長路跨過濁漳河,蜿蜒而來,一會兒躍進底谷,一會兒又爬上山腰。所謂跌進底谷,谷並不深;所謂山腰,山也不高。這谷這山藏個把連百十人還可以,可要打大規模的伏擊戰,顯然太狹小了。

翻過一座山包,神頭嶺便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從圖上看,公路應該從溝底透過,公路兩邊有數十米高的大雨衝涮形成的山脊。可眼前的情形卻大相徑庭,公路不在溝底,而是鋪在一條光禿禿的山樑上,山樑的寬度不過一二百米,路兩邊地勢雖比公路略高,但沒有任何隱蔽物,緊貼路邊,殘留著以前國民黨軍隊修築過的工事,山樑北側是一條大山溝,溝對面是申家山。山樑西部有個十來戶人家的小村子,那就是神頭村。再往西,就是微子鎮、潞城了。

明擺著,這樣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