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部分

俄軍的炮兵陣地成為了一片火海,殉爆的藥筒,渾身是火哀嚎計程車兵,橫飛的彈片與從天空中落下的土石甚至是內臟和殘肢斷臂混雜在一起

馬戈洛夫不顧一切的催促著部隊進攻進攻端著步槍的俄國人如同一隻只笨拙的北極熊一般,他們是天生的好靶子,他們搖晃的身影在準星與缺口之間晃動,帝國一型透過機槍傾斜著彈雨,黃橙橙的彈殼帶著硝煙噼啪的掉落在地面上,很快,一條彈鏈打完,第二副射手忙著更換彈鏈,第五副射手則忙著給水箱加水,並在一旁不斷用扇子用力扇著,以免騰起的水霧影響射手的瞄準。

相對通用機槍的射手來說,戴氏一型輕機槍的射手就顯得危險多了,如果在全封閉的堡壘工事中還好一些,如果在半開掘或者敞開式的工事中,每一次換彈副射手都得將身體探出工事一些,這也是輕機槍副射手頻頻傷亡的主要原因。

真實的戰場不同與影視作品中機槍射手自己更換彈夾拉動槍擊,為了保持火力和射手的射擊秒準線和持續不斷的觀察,副射手就必須獨自完成上彈復退機柄歸位的任務,在密集的交火中,人的生命的無比脆弱的,誰也不知道下一秒的那一顆子彈會要了自己的命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拼命的向敵人傾瀉子彈

終於,俄軍在第二主體工事與第五主體工事的結合處找到了所謂的弱點,幾次突擊都被壓制在距離陣地戰壕十米不到的小斜坡之下,所謂的死角不過是連續炮擊連成一片的彈坑形成了射擊死角,守軍幾次試圖用手榴彈將俄軍趕出去,十幾名投彈計程車兵都相繼被擊中,雖然成功幾次將俄軍炸了出去,但是已經意識到了凹地重要性的俄國人發了瘋的一樣繼續湧入,並試圖從哪裡繼續發起進攻

已經是急不可待的馬戈洛夫立即命令傳令兵給哥薩克騎兵發訊號,他們要的突破口找到了,並馬上就要開啟突破口了

或許在中文裡立即、馬上的含義與俄文不同,受到了無比鼓舞的哥薩克騎兵將戰馬紛紛從地上拉起來,翻身上馬,手持轉輪手槍直接開始衝擊,五百公尺的距離步兵需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鍾時間才能運動到一百公尺內的攻擊發起距離,雖然途中不斷有人中彈摔倒,但是步兵始終能夠保持一個節奏的步伐進攻。

而騎兵就不同了,他們如同一陣旋風一陣,陣陣急促的馬蹄聲,騎兵的吶喊聲,戰馬的嘶鳴聲夾雜在一起跟在他們後面的是多大六個團的俄國步兵,可以說俄軍投入的兵力已經是陳家行鎮這個大月牙型防禦主體工事戰場的最大容納數量,俄軍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左家灣進行牽制進攻,而陳家行鎮採用波浪式進攻,用密集的衝鋒攻擊隊形一舉取得突破。

徐仁達與黃勝志幾乎同時放下了望遠鏡,因為望遠鏡中到處都是俄軍進攻的一群群身影,前面更有哥薩克騎兵如同驚濤撲岸一般的衝擊。

徐仁達與黃勝志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徐仁達轉身對通訊副官道:“發射三顆紅色訊號彈,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二個基數,七十五毫米野炮五個基數,各迫擊炮群自行掌握,命令左右兩翼的隱藏暗堡**叉火力開始射擊

這個半月型防禦體系實際上是林海疆自己設計的,當時很多人都提出反對,因為探出去的防禦體系雖然擁有二百六十度的各種射孔,但是比較孤零零的延伸出了二百公尺的距離,如果一旦被敵人侵佔進入的話,敵軍會沿著坑道進入主體防禦工事,與俄軍進行坑道戰顯然很不划算。

不過林海疆依然堅持如此設計施工,因為林海疆曾經看過一部關於機槍的科教片,一戰中英軍遭到德國大屠殺的經典戰役中,德軍就是使用的側射火力佈置,因為使用二百五十發的彈鏈,從正面一個有豐富經驗的射手射擊固定的氣球,命中率不過是百分之十一不到,而在側翼射擊的話命中率會到達百分之九十六左右,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比例。

而且林海疆還準備的是雙向交叉的側射火力,陳家行鎮原本就是一個故意暴露出的突出部,一個示敵以弱的屠殺場,為了南京的血債,林海疆認為俄國人也應該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陳家行鎮的整個防禦正面為…三公里,這才使得俄國人能夠投入他們認為足夠多的兵力用來突破,否則撞了幾次壁之後,俄國人就會換一個方向在做嘗試。

不過林海疆還是低估了維列多夫司基的頑固和馬戈洛夫的愚蠢海上的外圍炮聲震天,即便在杭州也能望見遠方夜空如同晚霞火燒雲一般的場景

林海疆將一支點燃的雪茄交給了李安民,轉身對身後的劉泉思、徐大偉、沈成文、馮敬斌幾個軍團長道:“有抽菸的沒,自己拿,別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