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部分

說能夠產生多少令人擔憂的變化?

而海軍陸戰隊第一旅則全部登船,在主力艦隊的護航下隨時準備在上海準備強行登陸。

不過高奇的第一山地步兵軍團在抵達長沙之後發來了請求加入對長沙總攻擊的部隊戰鬥序列,這是真正讓林海疆感到不妥的地方,那就是意味著張正的第一軍團配屬的第三軍團一個整師對長沙的攻堅出現了麻煩。

林海疆看了看李安民,兩湖的情況遠遠要比兩江複雜得多,之前的作戰都是針對清軍機動力量以及城防守軍實施的殲滅戰,可以說兩江、兩湖除了少數長沙、武漢、南昌大城在清軍手中,其餘諸地皆在太平軍的控制之下,這樣就等於進攻部隊同時要與清軍和太平軍兩支不盡相同的軍隊進行作戰。

而且林海疆的戰役停止點設在了攻取上海和武漢,那麼就等於要將太平天國現有的所謂國土一口吞下五分之三,這樣勢必將會遭到號稱傭兵百萬的太平天國洪秀全以及下屬將領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反撲。

同時清軍所控制的諸多大城要點乃是清軍在江南的最後之地,守城的清軍多戰鬥經驗豐富之輩,與太平軍多有纏鬥,這樣一來帝國部隊在一線的兵力與敵軍清軍同太平軍的總兵力對比就變成了岌岌可危的1:9了,太平軍與清軍之間雖然無合作的意思,但是難保他們之間不會有一些戰術上的默契,林海疆決定自己親自帶領七個補充旅以及統帥部直屬兵團與重炮旅增援長沙方面,李安民則率領海軍陸戰隊第二旅與六個補充旅,前往杭州方向,增援鄭智鵬的第四軍團。

提到增援長沙方面的計劃,林海疆突然想起了自己馬尾造船長與帝國要塞之前建造的十六艘四百九十噸到六百二十噸的小炮艇,這些裝備了一門或兩門一百毫米克虜伯炮或者是四到六門75毫米帝國“陣雨”型快跑的炮艇在海中只能當近岸緝私船用用,但是到了長江之上就是了不得的大船了,而且這支內河艦隊恰好就在長江待命。

林海疆立即調閱了湘江的水文資料,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所謂的資料非常之簡單,湘江,湖南最大河流,為長江主要支流之一。

發源於廣西東北部興安、靈川、灌陽、全州等縣境內的海洋山,上游稱海洋河,在湖南永州與瀟水匯合,開始稱湘江,向東流經永州、衡陽、株洲、湘潭、長沙,至湘陰縣入洞庭湖後歸長江,上游水急灘多,中下游水量豐富,水流平穩。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是兩湖與兩廣的重要交通運輸線路,根據評估除枯水季節外可行千噸以下船隻。

於是林海疆立即給內河炮艇隊齊致濤隊長下令,命令其經長江入洞庭,直奔長沙助戰

就在林海疆在贛州帶領援軍出發之際,在長沙城下高奇、張正、張偉都皺著眉頭望著槍炮聲震天的長沙城。

長沙乃是自古兵家必爭的四戰之地,古屬荊州,位於中南部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的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與岳陽、益陽、婁底、株洲、湘潭和江西萍鄉接壤,陸路水陸四通八達,不但湘軍周福銘所部以及僧格林沁的圖阿圖所部皆在長沙,大半個湖南的縣城也依然掌控在湘軍團勇的書中,可以說太平軍縱橫掃蕩兩江、兩湖,但是卻不在湖南碰了大釘子,由此可見湘軍團勇的戰鬥力,自古無湘不成軍豈止是一句空話?

高奇的第一山地步兵軍團尚未參加攻城,攻城的所部為張正的第一軍團的第五師、第六師、第七師,三個師分別從長沙的東、南、北三面對長沙進行圍攻,但是攻擊的過程非常不順利,張偉所指揮的二個野炮旅以及第一軍團、第一山地步兵軍團的全部野炮都分成了三個野炮群,幾天來向長沙城發****七萬多發炮彈,誰都清楚這是整個兩江、兩湖戰役總炮彈儲備的三分之一。

而成果僅僅是將長沙東城砸開了一個小缺口,但是這個缺口經過了反覆爭奪,依然被湘軍控制在手中,湘江為長沙最重要的河流,湘江自南向北貫穿長沙城區,把城市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大部分,這也導致了攻城部隊無法有效協調的主要原因。

張正舉著望遠鏡的手由於疲勞以及在微微的顫抖了,城東的突破口已經是第七次佔領,又第七次被打退了,清軍藏在城垣之下的格林機槍和加特林機槍已經數次阻斷了後續增援部隊的衝擊,而厚重的長沙城垣讓野炮的威力無從發揮。

在突破口上敵我雙方的屍體陳屍滿地,十幾米高的屍牆幾乎堵上了整個突破口,清軍在長沙城內有幾十門發射開花彈的後膛阿姆斯特朗野炮,這些藏在城內民居中極難尋找的野炮給集中在突破口的第五師造成了重大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