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副將頗廷相,右翼參將蒲世芳,率軍前來,兩陣對圓,人人酣戰。恰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材,張承蔭也是不弱。自日中至傍晚,兩邊都餘勇可賈,不肯退兵。忽然天色昏暗,一陣大風從西北吹來,猛撲明軍,明軍正支援不住,接連又是數陣狂飈,把明軍的旗幟,颳去了好幾面。豈非天乎?滿洲軍佔住上風,格外精神抖擻,如泰山壓頂般驅入明軍,那時明軍不由的退走,任你張承蔭膽力過人,也自禁止不住。當下且戰且退,適值路旁有山,正思覓徑而入,為扼守計。忽山側閃出一支滿洲軍,大叫道:“滿洲貝勒多鐸在此,敵將何不下馬受縛?”來得突兀。原來滿洲太祖見戰明軍不下,特派多鐸繞出後面,夾攻明軍。承蔭腹背受敵,無心戀戰,只得殺開血路,領兵前走。可奈天色昏暮,不辨南北,滿洲軍又緊追不捨,惹起承蔭血性,與頗、蒲二將道:“戰亦死,不戰亦死,不如與他拼命,就使死了,也不失為大明忠臣。”可敬可佩。

於是三將復轉身抵敵,捨命衝突。滿洲軍恰不防他出此一著,前面的兵士,被他殺死無數。

俄聽一聲鼓響,滿洲軍陣內萬弩齊發,箭如飛蝗,可憐三員勇將見危致命,俱死於亂箭之下。死且不朽。

這敗報傳到明京,神宗大驚,召見群臣,問京外將帥,何人可御胡虜?大學士方從哲保薦了一個人材,姓楊名鎬。神宗准奏,立即召見,授兵部尚書,賜他尚方寶劍,往任遼東經略。看官!你道這楊鎬是什麼腳色?他是河南商邱縣人,前任僉都御史,曾充朝鮮經略,萬曆二十五年的時候,倭寇犯朝鮮,楊鎬奉朝命往援,打了一個敗仗,詭詞報捷;後來調撫遼東,又是亂殺邊民,被御史奏參,革去官職;此時,復起任邊防,難道他的謀略,能敵得過清太祖努爾哈赤麼。堂堂一個大明帝國,偏用了這等欺君罔上的臣子,去做統兵的元帥,哪得不破?哪得不亡?極大議論。

楊鎬既到遼東,聞報瀋陽南面的清河堡,又被滿洲軍奪去,守將鄒儲賢張旆兩人,統已戰死。副將陳大道高炫逃回遼東,見了楊鎬,楊鎬卻仗著聲威,請出尚方寶劍,把二逃將斬首示眾。逃將可誅,不當死於楊鎬之手。每日檄令附近將士,趕緊援遼!自己卻按兵不動。

大學士方從哲,聞他逗留不進,常發紅旗催他出戰。楊鎬沒法,只得領兵出塞,好在四處已到了許多兵馬。葉赫兵也來了二萬名,朝鮮兵又來了二萬名,楊鎬便派作四路,分頭前進。

中路分左右兩翼,左翼兵委山海關總兵杜松統帶,從渾河出撫順關。右翼兵委遼東總兵李如柏統帶,從清河出鴉鶻關。又令開原總兵馬林,合了葉赫兵,從開原出三岔口,叫作左翼北路軍。遼陽總兵劉鋌合了朝鮮兵,從遼陽出寬甸口,叫作右翼南路軍。四路軍共二十多萬,他卻虛張聲勢,說有四十七萬,嚇不倒努爾哈赤,奈何?滿望仗此大兵,攻入滿洲。預先與四路將官,定約於滿洲國東邊二道關會齊,進攻赫圖阿拉,這正明萬曆四十七年二月間時事。這次戰事,為明清興亡關鍵,所以詳敘時日。

先一月間,天空中出現一顆長星,光芒四射,天文家稱作蚩尤星,說是主兵,又說是不祥之兆。小子未曾研究星學,只援據歷史,人云亦云便了。說明得妙。到了二月,塞外一帶,大雪飄飄,明軍在途,受了無數辛苦,人馬大半冰凍,只好緩緩前行。獨有山海關總兵杜松,仗著膂力,想立首功,令軍士冒雪西進;到了渾河,冰凍未開,杜松驅兵徑渡,河中冰凍忽解,溺死軍士多名。渡至對岸,有滿洲軍兩三小隊,上前攔截。怎禁得杜軍一股銳氣,亂殺亂斫,頓時紛紛退走。杜軍爭先追趕,約裡許,見前面有座高山,滿洲敗軍,統向山谷中退去。杜松恐山內設有埋伏,暫止不追,令軍士堵住谷口。也自仔細,然作者因恐與前回重複,故作此活筆。一面飭役偵探,回報滿洲兵聚集界藩城。杜松遂把軍士分作兩支,一支仍令堵住谷口,一支由自己親領,直攻界藩城。

原來杜軍屯留山谷,叫作薩爾滸山,此山距界藩城,約有數里。界藩城築在鐵背山上,系滿洲要塞,滿洲太祖正令兵役一萬五千,運石添築,此時聞杜軍進攻,急遣長子代善,引二旗兵去防界藩城,自率六旗兵四萬五千人,直攻薩爾滸明營。到了薩爾滸山正當日中,兩軍相遇,不及答話,便列陣開戰,霎時天地晦冥,咫尺間不辨人影。明軍點起火炬,與滿洲軍酣鬥,誰知明軍從明擊暗,箭彈只射中柳林,滿洲軍由暗擊明,箭彈都射著明軍,這明軍不知不覺的倒斃了無數。滿洲軍乘勢驅殺過來,刀斬斧劈,好象削瓜切菜一般,眼見得明軍七零八落了。

這時候的杜松正領兵到吉林崖,與鐵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