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燃燒的島群
作者:宋宜昌
內容簡介:
《燃燒的島群》為宋宜昌先生於一九八三年所著的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太平洋戰爭的一部紀實性長篇歷史小說。全書圍繞著美軍王牌之師——陸戰一師的征戰歷程,以翔實的史料和精湛的筆法為我們呈現了一出宏大壯闊的太平洋史詩。
作者簡介:
宋宜昌,1948年出生,山東莒縣人,中國著名科普作家、軍事專家,當代軍事文學作家。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中國作協會員。 20世紀80年代,宋宜昌以多部海戰史及二戰軍史小說聞名全國。主要作品有《燃燒的島群》、《沙漠之狐隆美爾》、《北方的孤獨女王》、《北極光下的幽靈》等,此外還有兩本科幻小說《V的貶值》、《禍匣開啟之後》。 近年來,宋宜昌又以軍事時政、軍事歷史評論及相關著作影響甚廣。撰寫了多部極具思想價值的軍事著作,包括《武士道精神的發源》、《決戰海洋——帝國是怎樣煉成的》、《輝煌帝國的軍事視角——解讀富勒(西洋世界軍事史)》、《聚焦——宋宜昌評說印度洋》等。 他還是一位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科技和歷史觀察家,著有軍事科普讀物《火與劍的海洋》、《大洋角逐》等。 2009年,宋宜昌等著的《駛向深藍——新中國艦船工業騰飛紀實》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正文
第一章 失意的愷撒
1
菲律賓,馬尼拉灣。
太陽沉落在中國南海下面好一陣兒了,科雷吉多爾島的馬林達山峰擋住了最後幾抹餘輝。大片大片的烏雲封住了黃昏的天空,使夜色來得又早又陰沉。科雷吉多爾島像 一隻蝌蚪,橫在馬尼拉灣的入口處。“蝌蚪”的尾巴,正掩映在山峰的陰影裡,叫做奎南安岬。海岬南岸是一個小海灣,海灣中有座唯一的棧橋。這就算個海港了。 戰火已經波及到海港,淺水處躺著底兒朝天的輪船,棧橋也大半遭到焚燬,只剩下焦黑的殘樁。
馬尼拉灣之夜是靜謐的。只有遠方的槍聲和巡邏兵的腳步聲偶然打斷熱帶昆蟲的嗚叫。一個高大的人影出現了。他足有六英尺四英寸高,身板挺得筆直,穿著軍便服。 他的五官端正威嚴而富於表情。他的身體裡似乎充滿了精力,演員和軍官的動作兼而有之,顯然是一個最標準的老職業軍人。這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他雖 然有一個呢稱叫“道格”,可是除了馬歇爾上將這麼叫他之外,誰也不敢當面稱呼。他的部下習慣於管他叫“將軍”
“將軍”此時此刻非常懊喪。
他強抑著自己潮水般的感情:沮喪、失望、痛苦、無能為力,他儘量擺出冷峻淡漠的樣子,向殘破的棧橋走去。那裡的船樁上繫了一艘摩托魚雷艇,日本人管它叫“綠龍”,麥克阿瑟將乘它離開菲律賓。他已經成了敗軍之將。
六年前,他和羅斯福總統鬧崩了,辭去了美國陸軍參謀長的職務,應菲律賓總統奎松之邀,來到了他的“第二故鄉”。美西戰爭時代,他父親亞瑟‘麥克阿瑟准將曾在 馬尼拉作戰。因此,他對菲律賓有一股特殊的感情。他負責訓練和指揮菲律賓軍隊,在這個東南亞前哨海島群上,他深深感到日本人軍事壓力的沉重。
他運氣很壞,還沒著手部署防務,日本人就先動了手。馬尼拉時間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口,日本海軍偷襲了珍珠港。八個半小時後,從臺灣起飛的日本飛機轟炸了呂宋島的克拉克空軍基地。由於一系列陰差陽錯,包括十八架B…17型重轟炸機在內的半數美菲空軍毀於一旦。沒有空軍,他無法防守呂宋。兩天後,兩支日軍部隊從北呂宋的阿帕裡和維甘鎮登陸。他們沿著崎嶇的山路,突越密林和溪流,向南方進逼。十二月二十日,本間雅晴中將的日軍第十四軍又在呂宋西海岸的仁牙因灣登陸,沿著中呂宋平原和島上唯一的窄軌鐵路,殺過克拉克基地、安赫萊斯市、聖費迪南多,直撲馬尼拉。麥克阿瑟匆匆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的城市”,率軍退守巴丹半島,最後死守巴丹半島南端的科雷吉多爾島。退到這兒,已經是無路可退了。
送行的人漸漸聚齊。人們都知道,“將軍”奉羅斯福之命,將前往澳大利亞,組織全面抗戰。他在墨爾本比在這裡更重要。然而,開戰以來,經過了九十四個緊張、疲勞的日日夜夜,有“將軍”在,有他那聲勢虎虎、信心堅定的音容笑貌在,巴丹的官兵就相信防線固若金湯,日本兵並不可怕。如今,他要走了,大家感到形單影孤,像一群被遺棄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