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維新,日本上下全力變革,發展生產,富國強兵,從大舉興辦生絲工場到出口“南洋姐”到 東南亞。日本人一分一厘地積累外匯,換機器,換技術,換槍炮。從精神上和實際上向白人請教,拼命生產,改進工藝,週轉資金,開拓市場,日子緊得透不過氣 來。
日本人忍受著惡劣的居住條件,粗糧的飲食,在亭子間似的工場裡幹活,在鴿子籠似的房間裡生活,除了四張榻榻米的空間和一張桌子外,幾乎一無所有。在木頭房子 和紙糊的牆裡,住著一群夢想獨步世界的黃種人。那房子同飛鳥時期和德川時期沒有什麼兩樣,一旦著火,大火蔓延,會成片成片地焚光燒盡。大正十二年的關東大 地震,死者十萬餘人,大部分死於火災。如果美軍丟下燃燒彈,後果不堪設想。
日本在一種變態的苦鬥中發展,生產出自己的商品,但卻沒有市場了。市場早讓列強瓜分完畢。日本國小人少,資源貧乏,資本無法流通和週轉,只得向外擴張。它的 擴張路線是一條傳統路線,渡過對馬海峽,侵略朝鮮;渡過鴨綠江,侵略中國。也許,根子就在這裡。以後的事,無非是越來越大,無論是哪屆政府還是哪個人,都 剎不住日本擴張之車了。
裕 仁天皇時期,可以說是一部激盪的昭和史。軍部、政府和財界,在擴大侵略的大方向上並無本質性的分歧。問題就出在侵略中國上面。伴隨著一九二九年的世界性經 濟危機,日本產業界也面臨崩潰之勢。工業倒閉成風,產品大量積壓,成千上萬的工人被拋上街頭,農民也紛紛破產。早在日俄戰爭時代,日本軍閥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