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date ),兩者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可是對這項民族使命,袁本有心附義,孫、黃等革命黨,原也寄厚望於他,並曾虛位以待,只是這時南方諸賢,要急於組織一個統一領導的政府,而黎、黃兩派又相持不下,迨中山適時出現,他立刻就變成黑馬了。參議員諸公既不能舉孫為‘大元帥’,就只有舉他為‘臨時大總統’,以待袁公‘驅除韃虜’之後,再來屈尊相就了。袁公後來雖不負所望,推翻了帝制,但卻做了個‘繼任總統’,已稍嫌美中不足。再因民黨又對他不信任,而防範茲嚴,約法改制,又強迫他做了個‘虛君’,使他也要來個困獸之鬥,革革命之命,治史者不偏不倚,又何由定論呢?我們的解釋,只可說,這是歷史轉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這次歷史轉型,需時至少兩百年,在這歷時兩百年的歷史三峽中,歷史的發展總是曲曲折折前進的嘛,那能老走直線呢?

不流血的宮廷政變未可厚非

但是話說回頭,袁世凱在民國元年,‘臨時大總統’的競選過程中,雖然慢了半拍,但是他能把有兩千年傳統的帝制政體,在兩個月之內,就不聲不響的和平地轉換掉,也算是效率可驚了。那時袁世凱如真能如黨人所望,早舉義旗,搞個武裝苦撻打( coup d‘etat ),把朝中的寡婦孤兒,滿城王公親貴,一舉而除之,他對這個急色鬼的武裝政變,是否能得心應手,吾人未敢必也。萬一欲速則不達,弄得火光四起,屍橫街巷,北京城內,玉石皆焚(像義和團和紅衛兵所搞的那樣),試問對革命發展,究有何補?所以袁的穩健的做法,慢慢地搞他個不流血的宮廷政變,也未可厚非。

再就個人的道德來立論,古人說‘無毒不丈夫’,搞流血政變,把孤兒寡婦和滿朝親貴一舉而誅之,幹這種事的人,要心狠手辣(你看老毛在文佔大革命時代的那個‘狠’勁,紅衛兵不也一再遵從毛主席的教導,說對待敵人,不能‘心慈手軟’)。將人比人,老袁那時就顯得婆婆媽媽,心不夠狠,手不夠辣。他多少還有點‘婦人之仁’,對寡婦孤兒,不忍下手。再把袁和毛比較一下,毛在殺了老友劉少奇之後,劉的子女因為不知道父母的下落,乃斗膽上書毛主席求情,毛告訴他們說,你的爸爸已經死了。朋友,這就叫做‘無毒不丈夫’。這點袁就做不到,他多少還有點東方儒、佛兩家的‘恕道’,不像毛搞的全是俄國的斯大林和‘恐怖伊凡’那一套。

再把話說回頭,縱使是‘只顧目的,不擇手段’這套下流做法,西方叫做 End just fies means。。這種用流血的‘手段’來達到‘目的’,是否比不流血的手段更有效果,也有問題嘛。試問,毛之殺劉與不殺劉,有甚麼不同的結果呢?相比之下,袁如殺了寡婦孤兒,是否比保留了寡婦孤兒,更容易達到纂位的目的呢?其效果顯然是相反的。袁世凱究竟還不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他的恕道,和他的婆婆媽媽的行為,累得革命黨對他失去了耐性,他自已也丟掉了金牌,這是否就是個錯誤,吾人亦不敢信口雌黃也。至於他在這兩個月的動亂之中,究竟耍了些甚麼手法,來搞個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而達其相同的目的呢?其歷史比假小說要有趣得多,這兒我們倒不妨略述梗概。

太后念念不忘優待費

現在讓我們先看看,袁宮保是怎樣說動太后也來‘贊成共和’的。

在上列大事表中,我們知道,袁剛出山,便把太后的私房錢,所謂‘內帑’,逼掉了一百萬兩。跟清室親王級的其他大貴族相比,可憐的隆裕只是個窮寡婦。她十五歲嫁入深宮,丈夫不愛、婆婆高壓,裡外非人也。磨到三十出頭,兩宮晏駕,做了寡婦,但這個小寡婦究竟承繼了多少遺產呢?在那個大醬缸裡,她無由得知,也無術支配。但是她畢竟是個‘太后’,?簾之前約六歲小皇帝既然無法親政,軍國大事,表面上還要以她的‘懿旨’為斷。朋友們知道嗎?我們有四千年曆史的‘封建專制’,是被國共兩黨罵慘了。但是‘封建專制’畢竟還有個‘制度’嘛,哪像國共兩黨後來之無法無天呢?

君不見光緒末年的袁世凱原已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兩宮突然晏駕,小皇帝即位之後,攝政王載灃一紙文書,便把他‘開缺’,袁世凱不就乖乖的‘回籍養痾’去了嗎?如今革命黨造反,朝廷應付不了,軍機一紙文書,袁氏也就奉令東山再起了。(且看韓戰後期的美國,賣領帶起家的杜魯門一紙文書,不也就把權傾一時、跋眉透頂的麥克阿瑟大將軍‘開缺’了。)哪能像毛澤東把個國家元首,要殺就殺掉呢?再看,鄧小平算老幾?怎能把個內閣總理,說換就換、說關就關呢?‘封建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