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總算告一段落,津門也開始重建,廢墟之中再次建起一座座房屋,預告著將有的繁榮。事後的安排也差不多接近尾聲,好在有些官員不是隻會吃飯不辦事的飯桶,倒是把這些事安排得妥妥帖帖,不用再去心什麼。
京城的南城因為藍小燻的關係被皇家大肆屠殺,一把火燒成廢墟。不過當一些奇怪的建築在這裡拔地而起時,卻讓這裡變成京城裡的繁華地段之一。原本破舊的老屋早就不見蹤跡,嶄新的街道寬闊又幹淨,路上行人行色匆匆。在忙碌的生活面前,已經沒人記起這裡曾經是一個藏汙納垢的地方。
一把火燒光之後,等待的就是重生≤多許平計劃中該有的東西都在這裡悄悄地萌芽,第一間平民化的酒吧伴隨著許多助興的小遊戲,開始在這裡發展。民眾並沒有許平預料的那種陌生感,反而在一幫酒鬼的帶動下,立刻帶起一股風氣,讓這一帶的古樸酒吧開始拔地而起,成為京城的一道新地標。
當然,前期的準備活動也做了不少,主要承辦的還是十里香酒廠的人,等到這個風氣形成,許平就功成身退。有些事已經不用再如此親力親為,京城一旦流行的話,其他地方也會仿效,影響速度之快完全不是許平預料得到的,沒多久的時間,這種新興的文化就開始在大明遍地開花了。
最近解決的都是一些小事,河北試種的新糧已經到了收穫季節,不過許多人都不懂得要如何烹煮玉米和馬鈴薯這些新式蔬菜。燉湯似乎是唯一的作法,這也大量減弱農戶們種植的熱情。
不過權力有時候真是特別好的東西,當皇家宣佈這兩樣作物為貢品時,原本無人問津的玉米和馬鈴薯就遭到哄搶。進入十月以後,正好趕上祖皇朱元章的誕辰,禮部的人原本想來個舉國哀悼之類的,最後卻讓許平強硬地壓下來。
祖皇之誕是普天同慶的事,這一日是真命天子降臨才有了大明的開朝盛世,怎麼能說是哀事!以此為理由,許平與禮部還有其他一些老頑固大幹一場,最後還是在眾多勢力的支援下贏了,將這一天定為大明的狂歡日,全國百姓一起慶祝祖皇的生辰。
他同時將這一天訂為孩子歡樂的節日,高呼他們才是大明的未來,這一下徹底平息反對的聲浪。薯條、薯片、爆米花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泉源,在這一天他們最大,父母都會順著他們,當然也會說一些開國的故事給他們聽。
解決新作物的銷量,又確定了開朝的第一個重量級節日,一切都看似美滿,但要改變當代人的頑固思想,其中的艱辛只有許平自己才清楚。如果不是自己在朝堂上的威信愈來愈高,根本沒辦法壓住那麼多反對的聲音。
以孫正農、洪順為首的太子門生已經站穩腳跟,雖然資歷尚淺,但最近風頭正盛,也有了一定的發話權,郭敬浩這根深蒂固的老狐狸當然無條件支援。
得到朱允文的默許,成有竹這個死忠派也站到這邊,再加上一向是強硬派的刑部尚書張伯君出乎意料的支援,朝堂上大致已經沒有阻礙了。
讓許平有點納悶的是張伯君愈來愈親密的態度。此人可是耿直不阿出了名,若問官員上下誰最鐵面無情,誰都會指向這個整天黑著臉的傢伙。他不喜歡權術,也不喜歡阿諛奉承,更不喜歡結黨營私,一向獨來獨往,從不親近任何派系,最近和自己的關係卻愈來愈緊密,確實讓人感到疑惑。
張伯君為人鐵面無私,一旦栽到他手裡是誰的面子都不賣。許平的太子府之前有個門生惹了一點小是非,被他二話不說關進牢裡;許平要他放人,誰知道這傢伙竟然連鳥都不鳥。
許平最後氣得直接告到御前,結果朱允文無奈地擺著手,直說好幾個御用拱衛司的人也因為小過錯而被關到現在,張伯君連他的面子都不賣。郭敬浩那邊也是沒轍,他自己的侄子都因為調戲民女而被丟到刑部大牢,他這身為一人之下的權臣費盡心思也沒用,可想而知張伯君的為人。
不過最近他卻把太子府能放的人全放了,當然一些罪大的傢伙仍然沒有動靜,但許平還是要登門道謝。從旁打聽之下,他才明白張伯君的態度為什麼突然轉變,原來一切都是因為小侄女的名字已經進了太子妃的名冊之中。
張伯君的脾氣確實太硬,原因在於他也是軍將出身,更是當時開朝大營天武營的猛將,和劉佔英一樣是定王麾下的強人。不過他文武雙全,入朝為官後一直潔身自好,讓朱允文又愛又恨;愛的是他這耿直之氣,恨的是他有時候不知道圓滑變通,也不會給自己什麼面子。不過就算這樣,張伯君也在刑部安穩待了十多年,由此可見此人也不是什麼迂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