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果發現滿月與就診人數、死亡率、受傷類別以及住院時間並沒有任何關係。'19'儘管如此,1987年一份名為《滿月抓狂》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4%的急診室醫生相信滿月會影響患者的行為。'20'此外,92%的護士也表示,在滿月的時候工作壓力更大。不過懷疑論者也有理由對後面的這個發現提出質疑,因為這些護士也主張額外的壓力是她們領取“滿月津貼”的正當理由。

迷信還不止如此。在劇院裡說祝福的話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所以演員都會對自己的夥伴說“斷條腿吧”,其實是為對方送上祝福的意思),同樣的道理,如果在急診室工作的醫生聽到了“今晚看起來會比較平靜”之類的話,他們就會認為新的患者肯定會如潮水般蜂擁而來。來自麻省總醫院的安德魯?阿恩和他的同事們對這個迷信說法進行了驗證,並在《美國醫學期刊》上撰文描述了所做的實驗。'21'30名醫生被隨機分成了兩組。“倒黴”組收到的資訊是“祝你值班順利”,而對照組收到的是一張白紙。

結果顯示,倒黴組接待的就診人數並不比對照組多,睡眠的時間也並不比後者少(事實上,收到祝福資訊的組接待的患者數量要少於收到白紙的組,睡眠的時間也要多於後者)。就像所有重要的科學發現一樣,這個實驗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不斷重複著。其中之一就是英國醫生帕特里克?戴維斯和亞當?福克斯所做的驗證。他們把急診室的工作日分為兩種:對照日和“問題日”。'22'在對照日裡,工作團隊談論的是天氣狀況,但在“問題”日裡,他們都會說當晚應該會很平靜。他們得出的實驗結果和美國醫生並無二致,兩種不同日子的就診人數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

在驗證迷信說法的實踐中,最系統和最全面的實驗或許應該追溯到上個世紀末。19世紀8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中的退伍老兵威廉?福勒上尉決定向命運發起挑戰,於是在紐約建立了十三俱樂部。'23'他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在每月的13號,他都會邀請12名客人跟自己共進晚餐,並打破各種廣為人知的迷信說法,比如把鹽撒在桌子上、交叉放置叉子,以及在室內開啟雨傘等。福勒上尉萬沒想到十三俱樂部竟然一炮打紅,並很快成為了紐約市最熱門的社交俱樂部。這促使他不得不去尋找更大的房間,以便放下更多的桌子,每桌都做13個人。在後續的40多年裡,俱樂部的會員激增到了數千人,其中榮譽會員名單中至少包括連續五任美國總統。會員們挑戰迷信思想的心態和力量的確不容忽視。1886年12月13日,政治家、演說家和疑神論者羅伯特?格林?英格索爾在俱樂部發表演講時提到: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3章 一切皆有可能——靈異心理學(6)

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破除迷信。迷信妨礙了人類的幸福。迷信是一條可怕的毒蛇,扭動著它那可怕的身姿從天而降,用它的毒牙刺穿了人們的心臟。只要我還活著,我就會盡我所能去消滅這個可怕的怪獸。'24'

英格索爾進一步解釋說,如果他死了,而且發現的確有來生,他依然會致力於跟那些相信超自然力的迷信之人進行爭辯。儘管一直都在參與據說會招致厄運、死亡和疾病的行為,但十三俱樂部的成員被證明一直生活得健康而快樂。1895年,在俱樂部的第13次晚宴上,福勒報告說,俱樂部成員的死亡率事實上略低於普通大眾的平均水平。1936年,曾擔任俱樂部領導者的小亞瑟?萊曼對破除迷信禁忌的正面效果做過如下的評價:

對於任何想要尋求真正好運、幸福和健康的人,我的建議是從今天開始就破除一切已知的迷信……據我所知,俱樂部的所有成員都很幸運……我今年已經78歲了,我想你們再也找不到比我更幸福或者更健康的人了。

那麼,如果迷信的說法是無法成立的,為什麼還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呢?為什麼又會一代一代流傳至今呢?或許,新幾內亞海岸的島民和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試圖對付飛毛腿導彈的以色列人可以為我們提供部分答案。

美拉尼西亞人和導彈

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他在波蘭長大,最初學的是數學和自然科學。然而,一次偶然的機緣徹底改變了馬林諾夫斯基的人生歷程。在準備一場外語考試時,他偶然看到了著名人類學家詹姆士?弗雷澤爵士的著作《金枝》。弗雷澤的這本書詳細研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的巫術和宗教。這本書促使馬林諾夫斯基前往英國開始了人類學的研究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