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心痛的落淚。
文章中載明,同性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因素。
“先天性主要是指生理因素和遺傳因素,例如家族基因遺傳,染色體變異和自身大腦結構和常人不同等……”
謝文讀過就直接排除了,自己的弟弟自己知道,從小一起長大的,一個被窩裡睡過的,兄友弟恭、手足情深,謝威生理上有沒有問題,做哥哥的還能不知道?
遺傳因素就更不用說了,父母雖是包辦婚姻,但日久生情,婚後感情深厚,一輩子沒紅過臉,可見父親是正常的,自己也是喜歡女人的,兒子都上小學了。
先天因素排除了,只能是後天的問題。
“後天性主要是指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例如童年的生活環境、不良的家庭教育、青春期的經歷……”
謝文臉上的血色一點點退盡,心裡的猜測還是得到了驗證。
謝威的童年快樂的沒邊,每天都糾集一群孩子到山上亂跑,踢天弄井,上竄下跳的,比自己快樂了不知多少倍,童年的生活環境根本不可能對謝威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家庭教育更不會了。
所以只有社會環境和青春期了……
謝文心悸得厲害,像有一隻手拿著細針不停地往自己的心臟上扎,一下、兩下、三下……
謝威的青春期在哪裡?
在監獄……
在他本該遨遊書海,廣交摯友,經歷愛情,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時,他卻在牢裡接受改造,正是對異性好奇的年紀,卻被迫呆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環境裡,身邊總是同性。
謝文大口地喘氣,像被人掐住了脖子一般呼吸不暢,眼淚沿著臉龐滑落,心臟疼的像攪在了一起。
他想起了自己曾看過的斯蒂芬金的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裡被“三姐妹”欺辱的慘不忍睹的安迪……
他想起了瑞德說的,It\\u0027s this place that makes him do this……
他的弟弟會不會也在監獄裡遭受了這些?是不是受到那些人的影響?是不是心理產生了障礙?
謝文只要一想想,就難受得想死掉,鋪天蓋地的愧疚幾乎將他從頭到腳淹沒了。如果不是他,謝威就不會去服刑,他會考上大學,取得文憑,畢業後找到好的工作,比自己更優秀,也許就不會走到這一步……
趁著白天沒課的時候,謝文又跑了本地最大的醫院,分別掛了精神科和心理科,以經典的“我有個朋友為開頭”,向醫生諮詢了取向問題。
形容憔悴、面色蒼白的謝文,顯然讓醫生產生了誤解,以為這又是個朋友即本人的無中生友系列。
怕他壓力過大再鬧出什麼意外來,用和藹的態度,溫和的語氣,告訴他取向問題不是病,不屬於醫學研究的範疇,並非道德敗壞、邪惡不堪,所以不要為此背上心理包袱而內疚、苦惱不安。
謝文並非迂腐之日,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般都視野開闊,思想前衛,易於接受新事物,謝文也是如此。
同性相戀在現在這個社會並不少見,國外很多地方也逐步開始保障同性婚姻。
謝文對此沒有偏見,愛情本身就該是靈魂與靈魂的契合,而不是性別與性別的拘束。
但是當這個人是謝威……他的親弟弟時,一切又變得不一樣了。
人言可畏,不是說說而已,小威本就因有獄中服刑的經歷而被外界排斥,經受了諸多的指指點點,如今終於在南寧站腳,開了一家小超市,不會大富大貴,但也可以保障溫飽,不用太過辛勞。
幾年的積蓄可以付上首付,買個不大不小的兩室一廳,找個不需要多漂亮,但能真心待他的女孩組建一個家庭,過上和和美美的小日子,眼看著這個美夢馬上就要實現了,卻被謝威親手打破了。
謝文無法想象,弟弟和一個男人像尋常夫妻那般,同吃同住,同進同出,一天兩天可能不會引人在意,但天長地久,總有被人發現的一天,彼時,又該怎麼辦呢?
周邊鄰居的指點議論,親戚朋友的異樣眼光,他那般暴躁、衝動的性子,又該如何自處?
況且合法的婚姻關係,子女的牽絆尚不能保障夫妻同心,男人和男人又靠什麼來維繫呢?
僅僅是那份虛無縹緲的愛情嗎?七年之癢不是虛談,當那份愛情在平淡甚至煩躁的日常生活裡被消磨殆盡後,孤身一人的謝威又該怎麼辦?
沒有一兒半女,年老無依、孤苦伶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