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多少帶有幾分看輕的意思呢!

看著父親滿臉的皺紋,我感到痛心。生在這樣的家裡,只能象他們一樣軟弱地偷生,忍受膽小怕事的奴隸教育,不情願地接受他們的人生哲學。不能有絲毫的反抗,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從“愛”的招牌裡出來。他們並不知道,這隻能將一個人推向一條昏庸無能的死衚衕裡去。父母的不明智,作兒女的只好受罪。

我想,只有離開了他們,才能有所作為。一切好品德,好能力都是在獨立生活中培養出來的。從我知道的許多有成就的人中,不少人從小失去父母,或離家出走,這絕不是偶然。如愛迪生、牛頓幾乎是從孤兒中長大的,高爾基從童年就開始“闖蕩江湖”, *同志十五歲離家就不再回去。這就是,脫離一種依賴,唯有掙扎和奮鬥,老是長在父母的褓襟裡會毫無銳志。我曾想過不顧一切地投入社會的鬥爭中,我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父母要為我不安,我就怎麼也不敢再向前邁出一步。只有被襟固在原地,讓理想、鬥志逐漸腐爛、消失,而後再來悲嘆、悔恨。

父親翻來覆去還是那一套老實做人的哲學,簡直一再拿話刑罰我。不知他對我講了多久,我唯有裝成懊悔的樣子,心裡卻在思考如何趕快結束這場乾癟的談話,直到他走了,我才在心裡可憐起他來。

父輩們希望我前途無量,這片好意我一定領情。可是他們老是用過去的觀點來說教,我很難接受。他們會認為我驕傲自負,缺乏虛心。也許我在言談中總是直率地毫不含糊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甚至不留情面,不留餘地。其實我很清楚自己的缺點,也明瞭自己的優點。只是我認為是缺點的,他們倒以為是優點;我認為是優點的,他們卻視為是缺點。他們以為勸告就是教育,老是“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結果只能叫我走投無路,最後乾脆不聽,固執地朝一條自認為正確,也可能錯誤的路走去。“鳴放”的教訓就是這樣。

我多麼希望能遇到一位長者,在他青少年時代,也象我一樣天真幼稚,充滿理想和希望,又象我一樣任性,不聽從所謂“勸告”。他因此走過坎坷的路,嚐遍生活中的苦甜酸辣,懂得人間的冷暖餓飽。這樣他一定了解我此時心裡想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他的勸導才是指南針和燈塔,我會心悅誠服,聽從他的每一句話。

為此,我也看了不少有關青年修養的書,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一本《如何培養意志》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只要發覺自己意志薄弱,情緒低沉,就立即開啟它,給自己再提一次醒。我認為培養一個人堅強的意志至關重要,需要戰勝自己,也需要戰勝別人,它跟專制和暴力毫不相干,是與正義和善良結合在一起的。在有理想有智慧的社會里,人們提倡個人的意志。在特權至上,專制無理的地方,只有培養虛偽和詭詐,因為做一個貪生怕死的奴才是無需堅毅的性格,只要惟命是從就可以達到。

我衷心希望父母理解我,原諒我,等我長大成熟了,我會知道怎麼報答!(待續) 。 想看書來

四、人生折翼——高考“落取”(5)

為了賺一點零花錢,也因為呆在家裡太無聊,“落取”後我曾經跟幾位朋友一塊去給建築工地推車、運沙、做小工。一天勞動所得,每人大約一元多錢,扣去租車的錢,點心錢,也就所剩無幾了。我們對賺錢多少並不在意,反正無所事事一樣是受罪。還因為勞動的時候,說說笑笑,要幹就幹,要停就停,不受別人的制約,精神上愉快多了。這樣的人生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但是,我始終覺得不能這樣“幸福”下去,這種無所作為的想法不應該是屬於我的。想到國家的科學事業,想到自己的聰明才智,一顆激盪的心怎麼也按捺不住,我彷彿渾身有無窮的力量和智慧沒有發揮出來,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怎麼可以如此自私,只顧眼前的偷閒和“幸福”。藏著自己的才能不用在社會上,對人民來說是有罪的。

而且生活伴隨著年青人需要的愛情也時時在騷擾我。一天我照樣拉著一輛板車從大街上經過,突然在電影院門前,一個熟悉的身影閃入眼簾,是小時候同桌的女同學陳茉莉。她正跟一位朋友在熱烈交談,穿著一身淺青色的連衣裙,顯得更加苗條動人,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含情脈脈地看在她朋友的身上。聽說她正報名要去當電影演員。我十分憂鬱地看上一眼就匆匆地走開。想到自己“名落孫山”,想到眼前處境,覺得自己十分齷齪,生怕被瞧見,拉著板車趕緊拐進一條僻靜的小巷。

老實說,“落取”後,我曾經想交個女朋友,這並非想戀愛結婚,而是想抒發自己對青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