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姓如水之歸海,紛紛前來,爭相歸附。這讓楚王感到威勢大減,很不舒服。公元前二百三十八年一紙令下,荀子免官。失望的荀子回家閒居,在悲憤和絕望中離開了塵世。

荀子時代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流走,這位孔孟之後的儒學大師、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帶著遺憾和憂傷,帶著滿腹經綸和驚世才華,帶著治國方略和容顏憔悴,悽然而逝。而今山東臨沂蒼山縣蘭陵鎮東南、運女河西岸的一座古冢成為他靈魂的棲息地,墓碑四周,田野空曠。朔風驚寒,酷暑連天,這座古墓就那樣靜靜地毫無聲息地堆在那兒。荀子連同他的思想早已埋在荒煙寒波之中,萋萋的荒草和茂盛的禾稼似乎在訴說著一個久遠的故事。遠方的枯樹枝幹上,一隻烏鴉仰頭望天,聲聲淒厲的悲鳴似乎傾訴著我們對這位思想者的不公……

第三篇 晉朝的菊花(一)

掠過滾滾煙塵,一腳踏進朝思暮想的東晉。遠處,群山連綿起伏,層巒聳翠;山水相接處,八九間草屋坐落在幽深靜謐的綠草叢林間。一望無際的田園擁圍著這些簡而幽、陋而雅的房舍,像平靜的大海上飄著幾葉風帆。近看,房前屋後榆柳桃李間雜,濃郁的香氣隨風四散,或濃或淡,或疾或徐,幽幽遠遠。門東百餘步,是一處菊園所在。秋風起處繁花落盡,少了番濃豔,卻見菊花迎霜傲立,滿眼金黃自有一種別樣的風流。叢菊搖黃吐蕊,黃白間雜,蜂蝶戲舞,淡香清幽,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曾經留下過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無數的足跡,而今,那座讓人留戀忘返的陶公祠寂寞地立於那被稱為“菊江”的長江邊,經日月,暴霜露,見證著菊園的盛衰,體悟著自然的滄海桑田,感受著世人的景仰和懷悼。十月的菊黃裡,叢叢金菊註定要承載著太多的傷感。眼望滾滾而逝的菊江水,滿目蕭條,霜寒菊豔中,哪兒去找尋陶淵明單薄的身影……

百年東晉,君王歷十一次更替,“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些養尊處優的帝王少有胸懷大志者,大多承繼基業,隨波逐流,少者三兩載,多者二十餘年。治國乏術,事端迭起,戰爭頻仍,民生凋敝,國不泰民不安。這裡,不得不提一提那個臭名昭著的孝武帝,因為陶淵明就在他的手下為官。此人剛愎自用,嗜酒如命,整日沉湎酒色不能自拔;又特別信佛,與他交往者盡是三姑六婆,尼姑巫士。正因如此,大權旁落在另一位酒徒琅琊王司馬道子的手中,兩人志同道合,別無他事,一睜眼就開懷狂飲,酣暢淋漓處,自會酩酊大醉,然後頤指氣使,發號施令,一時間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只搞得民怨沸騰。最終,這位酒仙皇帝醉酒發瘋,痛罵愛妃張貴人,最終被捂死在龍床上,做了個不折不扣的“仙帝”。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對陶淵明來說,是悲,還是喜?

今天看來,我們對那個荒漠的時代瞭解的實在太少,對生活在風煙迷濛中的陶淵明瞭解得更是少之又少。他從彭澤令任上封印辭官,悽然寫了篇《歸去來兮辭》,瀟灑地駕舟歸隱田園,這隻能是我們詩意的想象。那個倒黴的督郵做夢也不會想到鬼使神差會遇上這麼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以致遭萬世唾棄。事實上,督郵實在有些冤枉,即使沒有他,歷經風塵、內心憂思幽憤的陶淵明遲早也會辭官歸隱,去尋找一處心靈的棲息地的。他清醒地認識到,官場的爾虞我詐救贖不了自己如飄蓬似的靈魂,那顆悲苦無依的心,註定要在某一天飛落於碧水藍天,飄逸于山水田園,走向大地山川,走向那叢菊蕊飄香的美麗所在。那個浮躁喧囂的東晉朝廷,那股鬥富的侈糜之風,隨著陣陣菊香統統被滌盪得乾乾淨淨。

第三篇 晉朝的菊花(二)

九歲喪父,與母妹相依為命,有誰能體會到幼小的陶淵明內心徹骨的寒意?說實話,陶淵明也曾經有一個顯宦之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勳,屢建奇功,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為荊、江三州刺史;祖父陶茂,父親陶逸均官至太守,就連外祖父也是東晉名士,家學淵源頗深,母親出身名門,溫柔嫻靜。按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陶淵明理應仕途坦蕩,一帆風順。然而,命途多舛的他偏要在亂世遭受生命的磨難。

慈父見背,陶淵明與母妹無奈而又淒涼地回到外祖父家,開始了他的童年追夢生活。外祖父孟嘉是東晉的大才子,與他酬唱往來者全是風流倜儻的名流世家。家裡院落頗深,最後一進三間通堂大屋裡擺放著些曠世奇書。這對年少的陶淵明來說充滿了神奇和嚮往。他躲開外人,沿著那條幽深的小徑,愉快地跑去,然後偷偷地坐在那間從窗外射進陽光的書房讀書。那些對他類似天書的古籍從他的手上一本又一本飄然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