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二十萬八旗軍,40-60萬綠營兵,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80萬軍隊。一傢伙就調集五萬軍隊……雍正一時間甚至覺得也不是不可以。然而這一瞬的走神很快就恢復回正常。
開什麼玩笑!五萬軍隊調動與作戰,一仗打下來只怕一千萬兩白銀都得念阿彌陀佛。如果從冷酷的角度來看,就算區區霍崇把整個山東佔了,大清一年損失也只是少收兩百萬兩銀子而已。
當然,霍崇還是得剿滅的。放任不管也不行。雍正拒絕了兵部第二個提議。
比較成熟的文官體系向上頭提供建議的時候自然要提出‘上中下三策’。
雍正否定了兩策,剩下的就是三路剿滅。江蘇與河南各派遣七千兵馬,山東二十七營人馬雖然損失慘重,就將剩餘各營集結,北直隸組建一支人馬作為策動。
綠營兵打頭陣,八旗軍壓陣,一共兩萬人穩妥進軍,尋求殲滅霍崇主力。
兵部大臣們看到雍正的神色,就明白這個計劃明顯得到了讚賞。也都鬆了口氣。當然,最終決定權在皇帝手中。如果雍正突然改了主意,兵部也得照辦。
兵部下去,雍正就叫上自己真正貼心的十三弟商議起此事。看著四哥的遲疑,怡親王說道:“皇上,臣以為那五萬人馬的法子不錯。”
“朕也知道不錯!唉……”雍正嘆口氣,“可現在哪裡消耗得起。”
自從雍正登基,怡親王因為有了充分實際工作,已經精通戶部差事。稍一心算,就算清楚了五萬人馬的一些起碼支出。
糧食就算是一人一個月一石,因為是山東作戰,運費算到天上去,也超過不了運一耗三。
此時米價是一石一兩一,一名士兵一個月吃一石糧。花三石糧食的價格把這一石糧食運到士兵手裡。撐破天,也就是四兩。五萬人,一個月糧草需要二十萬兩。
至於軍餉,清朝的兵餉可以分為“坐糧”和“行糧”。“坐糧”相當於固定的工資,“行糧”相當於獎金和出差補貼,在出徵時期才有發放,每人每月2兩銀子。餉米另外算。
這麼算,五萬人一個月光是‘行糧’就是十萬兩。
八旗、綠營,不同兵種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光是八旗軍,高階兵(京旗前鋒、護軍)月餉4兩,餉米均46斛;馬兵月餉3兩,餉米均46斛;步兵月餉1兩5錢,餉米均22斛。
為了簡便運算,把這五萬人統統算成一個月2兩銀子。五萬人的‘坐糧’就是一個月十萬兩。
坐糧與行糧加起來,五萬人一個月要給二十萬兩銀子。
加上糧草,五萬人一個月是四十萬兩銀子。
按照慣例,出兵前先給每個兵‘借三個月餉銀’,立刻就是六十萬兩。本月的餉銀還得照樣給。等於是還沒開打,一百萬兩銀子就放出去了。
這仗打一年,妥妥的五百萬兩。然而行軍打仗哪裡能這麼算,隨便點用途,整體花費增加一倍就得燒高香了。
一千萬兩銀子是收不了場的。而且戰後,戰死的要撫卹,沒戰死的要獎賞。
正常圍剿結束的時候,兩千萬兩銀子能打住麼?
哪怕五萬人馬剿滅霍崇的計劃看著再妥善合理,也是極難選擇這一項。
怡親王知道朝廷財政就是這個地步,只能不提這個話題,轉而問道:“皇上,此次由誰領兵?”
雍正在想,其他人也在考慮。在霍崇造反之前,山東根本沒出極大災荒。根據文官們的感覺,這場造反應該是霍崇憑藉個人之力搞出來的。與其他朝代席捲天下那種大災荒引發的造反完全不可比。
既然如此,霍崇的實力就應該非常一般,非常非常一般。朝廷只要派遣大軍剿滅,至多不過一年就可以收穫全功。誰能收穫這個功勞呢?不少人覬覦此事。
月黑風高,正好辦事。夜色中,有人仔細檢視四周完全無人,這才偷偷到了老十四宅子的後門。剛輕輕敲了兩下,門就無聲的開了。外頭的人雖然有些吃驚,趕緊閃身進去。
沒多久,來人給老十四跪下,“奴才給十四爺請安。”
“八哥最近可好?”老十四聲音中並沒太多友好。
“回十四爺,八爺已經盡力在為十四爺復出忙碌。只是皇上這心思太過堅持,八爺此時也沒辦法。”
老十四聽到這裡,心中更怒。這憤怒大部分自然是針對雍正,也有一部分是針對八爺。
當年老十四支援八哥,而沒有支援自己的一個孃的親哥哥。現在反倒成了老十四被雍正召回京中幾乎圈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