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頭,後隊變前隊,儘快從這並不寬闊的秦淮河中開出去。
清軍並沒有走遠,有人隔一段時間就將船隊動靜並報給清軍首領,等得知船隊已經開往江上,副官不解的問道:“副統領,為何不讓他們往城那邊開?”
“他們都鬼的很,若是讓他們往城那邊開,他們就知道咱們是想讓他們勾引賊軍出來。”副統領冷冷的說道。
“那麼……”
“不必擔心。賊軍們定然已經知道這支船隊所在。不會讓他們輕易離開。只要賊軍出來追趕,追的越遠,對咱們越好!”
聽副統領這麼講,八旗軍官們恍然大悟,有人已經跟著副統領冷笑。
然而副統領卻喝道:“我等為了朝廷效力,此次是命都不要,只為突襲江寧。大夥定然要死戰,決不可貪生怕死。咱們大多都是江寧的,這江寧城哪裡那麼好攻破。大夥一會兒可要拼命!”
這邊船隊眾人都玩了命的向前划水。然而秦淮河水量根本不能與長江相比,大夥累了這麼久,體力大大不如從前。此時雖然盡力,速度卻上不去。
就在後隊前部剛出了秦淮河口,進入長江,卻見長江上有船上豎著噴吐了濃煙的煙囪。船身兩側各有一個大輪子,大輪子不停旋轉,拍出一丈高的水花,竟然逆著長江飛馳而來。
船隊中有人聽說過賊軍有這樣一種奇妙的船隻,然而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見到。可不等船隊有什麼反應,這噴吐著煙霧,如同怪物般的船已經攔在船隊前面。
接著就見船上幾聲炮響,水面上隨即爆發出巨大的水柱。
船隊眾人都是吃水上飯的,一看這架勢,就明白了若是自己的船捱上一炮,當即就要沉沒。各個嚇得臉色發白。
還有其他兩艘噴著煙霧的船在後面趕來,前面已經堵住航道的船上,一眾人等高聲用江寧話喊道:“對面的人聽著,俺們不想傷人性命。就想問你們,你們是官軍,還是槽幫!”
船隊的槽幫眾人是聽明白了,卻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正遲疑間,就聽對面扯著喉嚨喊了一段槽幫切口。雖然切口與日常的話已經完全不同,然而所說的內容與前面那段完全相同。
不僅如此,切口裡面還報了家門。竟然是江寧、江西、湖北的槽幫裡面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下槽幫眾人稍微鬆了口氣,至少敢和對面的這這幫人對話了。大夥吆喝一陣,總算是搞明白了意思。
原來這些槽幫的人投奔了華夏朝廷,華夏朝廷擋住大夥,只是要詢問槽幫的眾人到底運了多少清軍,那幫清軍現在去了哪裡。
至於槽幫的這些水手,華夏朝廷表示並無為難他們的意思。這幫人靠運輸官兵賺錢,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投奔華夏朝廷的槽幫告訴這些槽幫兄弟,運人的話,不妨派人到槽幫日常停船碰頭的地方,與自己槽幫兄弟們見個面,交個底。
另外就是千萬不要參加官軍,雖然在船上的時候大夥還好說話。一旦槽幫兄弟投奔了清軍,為清軍打仗。那就不再是兄弟,而是互相廝殺的敵人。
兄弟,要講兄弟義氣。敵人,那就是你死我活,非得互相殺戮不可。
講完,華夏朝廷的船隊就讓開道路。運輸清軍的槽幫兄弟們不敢相信有這等好事,各個如同漏網之魚,拼命往外划船。
等船隻進入長江,先往長江北岸劃,脫離危險境地。之後就開始逆流而上,想從華夏軍奇怪的船隻身邊遠遠逃走。
船隊終於經過一番折騰,脫離了危險境地。然而船隊的老大卻叫停了自己的船,看了看已經安然脫離危險的兄弟,又看了看遠處影影綽綽的華夏軍船隻,船老大命道:“掉頭,咱們回去和那幫兄弟們見見面!”
“老大?你說什麼吶?”二當家被嚇到了。
“人家都放了咱們,難道不見個面麼!”船老大不快的問。
槽幫的船隊老大決定與投奔華夏朝的槽幫兄弟見面,抵達江寧城下的清軍準備與戰鬥。
統領此次戰役的富察·傅清則命令清軍登陸,繞陸路先前往容苟。
句容是江蘇省鎮江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蘇南,東連鎮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戶,
以山取名。明弘治《句容縣誌》、民國《今縣釋名》均註明:縣內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似“已”,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又名句曲。古代句勾二字相通。因此逐漸寫成句容。
二、以山、水取名。清乾隆《句容縣誌》轉載明萬曆(句容縣誌)稱:“句容有句曲山,山形如‘已’字。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