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1章 禮部尚書(十九)

弘晝聽到這裡,不禁嘆氣。這是從西北一路來到這裡,眼瞅著西安那邊山也禿了,水也渾濁不堪。與西北相比,眼前的一片平原無疑是極為適合人類生存。

但是,這裡卻無比荒蕪。若是在陝西山西,起碼得有好幾個鎮子。

可這也是必然。在康熙初年,就有不少山東人跑去關外開墾,康熙立刻下令嚴禁。

霍崇在嘲諷大清的時候就說了,大清殺了關外幾百萬漢人之後,就不要臉的聲稱關外是滿人的故鄉。

弘晝一直覺得霍崇是個很陰冷的傢伙。所以這話格外符合弘晝對霍崇的想象。這話裡面虛實夾雜,又符合了當事雙方之外的民眾所想。隨便找個人問問,關外是不是滿人的故鄉。十個裡面得有十個說是。

然後霍崇的陰謀詭計就得逞了。霍崇可以輕鬆的鼓動漢人,說滿清殺了幾百萬關外漢人。

弘晝一邊惱怒著霍崇,一邊又惱怒著手下。先說那幫旗人,此時竟然沒人讓弘晝滿意。一個能看著就可以委以重任的都沒有。

至於漢人,呵呵。弘晝這坤隆四年,是要開科舉考試。結果,除了陝西、山西、四川、西寧等附近地區的舉人比較熱絡之外。其他地區,尤其是江南的考生們都非常的遲鈍。並沒有來幾個。

之所以搞成這局面的理由倒也不稀奇,霍崇下令沒收所有滿清官員家的土地。並且在他奪取的地盤上給執行了。只是如此的恐嚇,就嚇得江南考生再不敢參加科舉。弘晝知道八叔為首的那些盛京王爺們認為,滿人就該統治漢人。弘晝並不認同這樣的態度,缺乏漢人前來參加科舉,只會讓滿清變得更弱。滿清越弱,就越沒有人才前來投奔。所以無論如何都得讓漢人感覺,滿人皇帝就該當皇帝。這大概就是西安朝廷與盛京朝廷之間最大的分別。

心中考慮著決不能對別人說的事情,弘晝覺得心裡很苦。以前他只是在老爹那裡學到了些東西,其實不知道真正這麼做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現在非得靠弘晝自己考慮清楚理由何在,這真的是無比艱苦與痛苦的事情。除了自己要用盡腦力的思考,還不能向別人明確的詢問。非得靠自己積累,以期待有朝一日搞明白。

這樣的日子裡,弘晝知道自己其實錯了。卻不知道錯在何處,更不知道何時才能明白自己能不錯。弘晝想到這樣的日子,就很訝異,甚至希望能夠與霍崇聊聊。看看這個大反賊是怎麼應對這樣的艱苦。

然而弘晝並不知道霍崇其實不用在進攻盛京方面感受到絲毫的壓力,因為霍崇的人馬本就不是要進攻盛京。

但是部隊裡面的確有些想法,譬如有人就建議對盛京發動一下突擊什麼的。要是在山東,這種突襲就必然沒有突然性,但是在關外這地廣人稀的地方,突襲就變得非常現實了。

然而軍中禮部成員們對這個令司令心動的看法並不認同,由於是禮部成員全部不認同,此次行動的司令也十分的不快。

然而禮部的成員並沒有因此而高興或者害怕,這些出自農家的子弟們在意的是,後續隊伍能否在膠東半島開闢出全新的村鎮,讓山東百姓移居到膠東半島來生活。

司令覺得這想法倒也正經。畢竟山東人多地少,近在咫尺的膠東半島又是這麼一個空蕩蕩的局面。

可禮部裡面並非只有農家子弟,還有來自江浙文人出身的傢伙。

這傢伙先把盛京給大夥講了講。盛京,是清朝(後金)在1625年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廣義上盛京地區還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在內的整個東北地區。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中衛,並在瀋陽著手修建皇宮。瀋陽迎來了歷史性轉折,從一個軍事衛所,一躍成為盛京皇城,清代兩京之一,逐步發展為東北中心城市。

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瀋陽為“盛京”。崇德元年(1636年),由漢滿蒙三族共同進呈勸進表,皇太極在盛京(瀋陽)稱帝,改國號大清。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盛京為留都。順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盛京城設奉天府,故瀋陽又名“奉天”。

講完歷史,這傢伙就說起盛京從軍事上並什麼特別的進攻理由。如果不能控制山海關,盛京也就是個隨時可以被進攻的中心而已。

與盛京相比,反倒是將霍崇在此次作戰前所說的事情告訴給部隊,講給百姓。讓大家明白滿清的殘忍,一旦移民,要靠更有效率的準軍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