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2章 禮部尚書(十)

是能維持住自己與霍崇的關係。

心情平復了,錢清想了片刻,念頭已經冒了出來,“先生,既然禮部內是選舉,何不等等再說。或許高龐那邊也能做出些什麼來。”

“高龐……只能看看那邊會如何。現在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利益,高龐能不能領著江浙的禮部支部搞出超越部門利益的先鋒隊,只能看。不過當下當務之急,是先解決土地革命的基礎。只要人民被髮動起來,戰爭的勝利其實沒什麼好談。”

“先生非得等兩淮徵集的人馬?”

“兩淮的地方一旦發動起來,河南就穩了。河南穩了,北方和西北再鬧也沒用。當下的主要矛盾就是土地問題,土地問題理順,依附在土地關係之上的舊秩序立刻土崩瓦解。只想著急功近利的打擊舊秩序的上層,在我看來,反倒是捨近求遠。”

錢清並不太認同霍崇的想法,如果滿清被打崩了,豈不是能更輕鬆的對付下面的地主士紳。即便霍崇堅持認為留下滿清,會給士紳們留下跑路的物件,能夠更好的收拾士紳。錢清還是覺得霍崇高看了士紳們的骨氣。

到現在為止,除了在滿清那邊做官的人之外,士紳們跑路的很有限。他們只是哀嘆著命運,被動接受了命運。甚至還有羅義仁這樣的傢伙,興高采烈的在這場戰爭中跳反到本該是敵對的霍崇這邊。

譬如高龐的老師陳銘泰,按照道理,他作為孔孟之道,三綱五常的支持者。就該拼上死全家,煽動起一批人對抗霍崇。然後被殺光光。

可現實中,那些吆喝著‘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傢伙們爽快的拋棄了滿清這個主君,讓自家的兒子女兒出來考公務員,當官。自己各種擺譜,之後還是乖乖尋求在華夏朝廷內部的一席之地。在華夏軍壓倒性的優勢面前,那些傢伙們翻臉比翻書都快。

想到這裡,錢清嘆道:“先生,我會盡快選拔人才,把那些跟不上隊的請出去。”

霍崇雖然覺得錢清此時的態度有些消極,卻還是鼓勵道:“呵呵。辛苦你了。”

滿清到華夏朝廷首都徐州招降的訊息迅速傳到了華夏朝廷控制的各地,除了少數拎不清的傢伙,只要有點見識的,都感受到了滿清的衰弱與畏懼。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是普通人的看法。文人們則是會用‘君父之仇,不得不報’來描述。

對於現在的滿清西安朝廷的皇帝弘晝來說,君父之仇已經不是泛指,而是實實在在的君父之仇。如果弘晝招降霍崇,那就是在表示君父之仇屁也不是。把滿清逼到這個份上,只是證明滿清內部已經沒有信心能打贏華夏軍,不得不玩些陰的。

高龐在與岳父陳銘泰談及此事的時候,陳銘泰是十分的感慨。曾經看著不可一世的滿清淪落到如此地步,陳銘泰都忍不住嘲諷起來。

看著老師的感慨,高龐倒是沒有什麼感覺。感受到自己此時完全無所謂的心情,高龐都覺得奇怪。若是說出身,陳銘泰不過是個舉人,高龐可是狀元。明明應該是高龐對滿清更上心才對。現實卻完全相反。

可這話是不能說的,高龐知道這麼講,就是不給老師面子。所以就換了個話題,“老師,陛下要文史局趕緊整理滿清出身的東西。咱們江南可不能比山東差。”

陳銘泰聽到高龐的請求,更是感慨起來,“陛下這是要挖滿清的根子,著實是有見識。只要讓天下明白,滿人不過是一支乘機而起的部族,他們給自己臉上貼的金立刻就剝下來啦。”

高龐連連點頭,趕緊詢問老師的研究成果。陳銘泰就把一些史料拿了出來。

斡朵裡部遷至圖們江流域,九年又遷至綏芬河流域,依附建州衛住牧。據《明實錄》記載,不遲於十四年明政府在其地置建州左衛,委該部首領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後兩衛輾轉遷徙。正統三年(1438),建州衛遷至渾河上游的蘇子河流域,以今新賓縣老城鎮(赫圖阿拉)為中心住牧。五年,建州左衛亦遷至此地,居佛阿拉城。七年,明政府從建州左衛中析出建州右衛。委猛哥帖木兒的弟弟凡察掌右衛,委猛哥帖木兒之子董山掌左衛,以青龍嶺(馬兒墩嶺)為界,建州三衛由此形成。

建州三衛的統治範圍大致上由東北至圖們江流域、東南至鴨綠江、西至開原及遼東邊牆一帶,早期歸屬奴兒干都司,但後大多由遼東都指揮使司掌管。三衛的首領多由世襲產生,但須經明朝政府認可後方生效,並且每年都必須前往京師燕京朝貢。明代多利用各部族之間的衝突及牽制,以進行對當地的統治,並在平時保持與三衛之間的互市往來。